历代三欧文选(征求意见稿) 欧阳萦雪 选注 欧 阳 健 疏解 2012年10月,《世界三欧通谱》编修工作会在长沙召开,决定编纂《三欧文化丛书》。拟分《历代三欧人物志》、《历代三欧艺文志》与《历代三欧文选》、《历代三欧诗选》、《历代三欧词选》五卷,逐年完成。先行启动《历代三欧文选》。“三欧文选”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选,而是能够体现家族文化的精神财富,选什么?选多少?都要在实践中摸索,因将部分文稿陆续发布,恭请三欧宗亲与学界高人,不吝指正。
柴沟堡[1]城记 (明翰林编修) 欧阳唤
柴沟堡城重修,工既竣,监生徐琰、生员张应元至都,请文纪之。按堡属宣府[2]西路万全[3]右卫,东去左卫四十五里,南去怀安卫五十里,西去西阳河、北去洗马林俱四十里。未堡时,虏或入寇,应剿弗及,正统二年都指挥文弘广始筑焉。有司请勅置同参将一员,即以弘广为之,与万全右卫参将颉顽行事。至都指挥张顺、胡观复增拓之,势益弘固。其后有司以令出多门不便,请罢协同,止设守备一员,统官军一千九百四员名,后即增馀三千,又设大名通判一员行府于此,以司左卫等五城堡军饷。自是军有定守,民有定业,日就殷富,文教亦兴,盖百馀年于兹矣。 然边尘久靖,守备渐弛,又兼雨水浸损,风沙拥积,城池几于湮废,非一官一时所致也。前通判何继武呈准修筑事,未就而迁官去,居人患之。比岁边臣失戒,虏或入关,此堡城守不完,人无固志,通判袁一贯深以为忧,具迹当道,请就厥事。会堡人致仕知县马珩并琰等二十馀人,亦偕至镇城以请。维时巡抚都御史王公仪,巡按御史侯公度,志切保厘[4],佥曰可,而王公实主之,乃选委怀安闲任参将宋赟,总统领修边重务,兼督役,又专委宣府巡捕指挥周堂董其事,本堡守备官张嵩则公同焉。各官效能,烝夫纾力[5],财无浪费,役无偏冗,期有常而不乱,劳因旧而易集,劝惩考课,咸维其规,人心大同,而无永叹。又以城下多沙,土脉不刚,特于一二里之远取土兴筑,负重登危,民亦劳矣。计经始之日,凡四阅月告成。城周围八里,高二丈八尺,根厚三丈二尺,隍[6]亦称是。城门三座,东曰清虏,南曰承恩,西曰宣威。门楼三座,角楼四座,戍楼十六座,敌台关钥[7],靡不完具。规模修整,气势严固,人用称安,无复外患矣。 是役也,殚厥心以规画者宋,督责之勤,教护之善,在周多所可录,而张亦与有劳者也。一堡军刀不足,又借用河南备御军二千名,把总指挥张朴、尚允绍约束之,孰非劳事。至如本堡把总千户郝宝,则提调毕力,而监管指挥顾朝等,与夫分管官旗几百人,久暂有差,罔[8]或慢事者。工方兴而巡按御史金公城暨李公天宠相继至,皆究意于是,而振扬边略,抚字军民,宣畅[9]国典,以师僚考绩,则王公固专任之。诸公劳心于上,众职共事于下,此工既成,保靖之远图斯预矣。 太史氏曰:余读书至《易》之萃,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10],坎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11],泰曰城复于隍,勿用师[12],盖言治之不可,恃守之不容己也。我国家驱彝立华,拥有万国,沿边据险设九大镇,精兵战马,无虑百万,谋臣猛将,鼎列星驰,而宣府密迩[13]神京,为国北门,犹称巨镇,百七十年来气势完厚,恩泽翔洽[14],亿万世无疆之休[15],在是矣。迩者间虽不靖,要之地广山深,草木蕃茂,残虏或蟊孽其间,我师持重,有征无战,比及整旅,彼亦鼠伏,伺我休甲,乃复蚊聚,彝性常然,不足为中国轻重也。然而治安既久,地上之萃[16]盛矣。戎器之除,复隍之戒,设险之守,在今日岂容已乎?夫保靖存乎险,用险存乎人,作人存乎政,立政存乎才,施才存乎忠,表忠存乎节。险者,地之势也,势得,则重人者国之本也;本聚,则强。政者,物之纪也;纪张,则治。才者,功之会也;会逢,则成。忠者,顺之府也;府立,则昌。节者,业之桢[17]也;桢存,则著。具此而后保靖效时之绩可致也。独不观此城乎?创立越百年矣,守之者旌旄[18]相继,日不乏人,而成隍日湮,何也?节墮故也。节墮,则忠亏而万事弛,是故而才窒,而政蚀,而人不孚,而险日不可恃矣。何取于守也?可慨也。使前此而守者,皆文弘广、张顺、胡观其人也,则此城今日固无劳于重修;使后此而守者皆文弘广、张顺、胡观其人也,则今虽劳而将来可永逸也。而孰能保其然乎?夫民之永逸,由于官之节,则国之永固,本乎臣之忠,即一城而九边[19]之政可推也,即九边而天下之政可推也,节与忠之不可废也,如此哉!是故节与忠,天下之大防也,而城池之险弗与焉;节与忠之废,天下之大患也,而彝虏之寇弗与焉。吁,可畏也哉!是用表之于石,以戒夫将来之当事者。 (据《怀安县志》乾隆四年刊本卷九《艺文志·记》)
[1] 柴沟堡:位于怀安县北部,东南北三面由西洋河和南洋河环绕。
[2] 宣府:由蓟镇四海冶至大同镇平远堡的长城,因总兵官位宣化府,故称宣府镇。
[3] 万全: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下辖县。地处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脚下,因“地势险要,屯兵甚多,防备周全,万无一失”而得名。
[4] 保厘:治理百姓,保护扶持使之安定。
[5] 烝夫:众人。纾力:出力。
[6] 隍:没有水的城壕。
[7] 敌台: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关钥:锁匙。
[8]罔:原作“岡”。
[9] 宣畅:宣扬;传布。
[10] 萃:萃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坤,坤为地。泽水淹地,是萃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洪水横流,祸乱丛聚为戒,从而修治兵器,戒备意外的变乱。
[11] 坎:坎卦,由上下两个坎卦重叠而成,坎为水、为险,两坎相重,险上加险,险阻重重。本句引用彖辞,前句“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指天之险在于无阶可升,地之险在于山川交错。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指王公高筑城郭,深挖壕堑,设置险阻,其意在于保卫国家的安全。
[12] 泰:泰卦。复:盖。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城墙倒塌在久已干涸的护城壕沟里,这时不可进行战争。
[13] 密迩:贴近;靠近。
[14] 翔洽:和洽。
[15] 休:吉庆,美善,福禄。
[16] 萃:草丛生,草茂盛的样子。
[17] 桢:支柱,主干。
[18] 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借指官兵。
[19] 九边:又称九镇,是中国明朝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