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亲组织 三欧名人 三欧名产 三欧名企 三欧古迹 阙里史话 三欧视频 三欧联谊 三欧文化  
  全球分会:中国 | 美国 | 新加波
   公告栏     您是第 815907位访客
关于召开第四届恳亲大会的通知
各地分会: 为进一步密切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的友谊和联系,回顾总结过去八年宗亲联谊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按照《章程》进行换届,讨论部署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召开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第四届恳亲大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时间地点:2023 年 10 月 6 日·新加坡金门会馆 二、大会议程安排: (一)新加坡政府官员或新加坡欧阳公会宗贤致欢迎辞 (二)欧建勇会长作《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三)欧阳秉乾宗贤作《世界三欧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四)欧阳炳华宗贤作《世界三欧宗亲企业家联合会工作报告》 (五)欧阳小萱宗贤作《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对外联络工作报告》 (六)与会宗贤代表发言(分会申请、秘书处确定,每人 5 分钟左右) (七)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委员会班子组成人员推选表决 1、讨论通过《大会推选办法》 2、讨论通过《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3、举手表决通过第四届委员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宣布永远名誉会长、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名单和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副会长,对外联络部部长、副部长名单 (八)新当选会长讲话 三、参加会议对象: (一)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总会及各省分会负责人。 (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欧(欧、欧阳、区)宗亲代表。 大陆的参会人员,由总会秘书处统一指定和通知;世界各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包括台北、台中、高雄和金门县欧厝基金会)的宗亲代表,由总会对外联络部确定和邀请。 四、注意事项: 参加本次大会的宗亲代表,可组成旅游团委托旅行社出行,在参加宗亲活动的前后,参加新马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考察活动 10 月 6 日为大会统一安排时间。食物10:00-12:30举行世界三欧第四届恳亲大会;晚上 6:30,参加庆祝新加坡欧阳公会成立30年活动。 其它时间均可交由旅行社安排。 五、联系方式: (一)总会秘书处(大陆福建、广西): 欧 建 勇 手机 13960803656 欧阳秉乾 手机 18006065193 139600962090 区 太 庄 手机 13100528888 (二)总会对外联络部(新加坡): 欧阳小萱 手机 0065 81816000 其他 0065 92726670 欧阳彦发 手机 0065 93880319 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 二○二三年七月十五日 《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严正声明
《中华欧氏总谱》编委会各省分会:   近日,广东区氏宗亲区家驹在多个微信群和“三欧QQ群”里散发“论《中华欧氏总谱》编者之胡言乱语”的长帖,枉顾史实、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妄称“唐宋两代之前的官方韵书,只有区姓,没有欧姓,也没有欧阳姓”,谬说“欧姓人物到了明朝才始见于史册”、“只有明清版本才逐渐出现欧冶子的记载”、“宋代之前至春秋没有一个欧姓”……这些胡编乱造的言论,引起了各地宗亲强烈的不满和无比的愤慨。   中华欧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个论断是有确凿的史籍为根据的。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和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等著名的姓氏史籍,都对欧姓有明确的记载。单就宋代及宋之前史籍与出土文物记载的欧姓人物来说,即有春秋时期的欧冶子,战国时期的欧姚,秦代迁陵县出土木牍上记载的县丞欧,内蒙出土汉代居然竹简中的骍北亭长欧、欧威,东汉的欧宝,唐初的欧哲,五代十国的欧宏练,北宋的欧尚南、欧大权、欧大郎、欧庆、欧世英,南宋的欧赓、欧宬、欧道、欧质、欧廷显。欧氏族谱上记载的宋代之前的欧氏名人就更多,仅衡东积堡欧氏族谱记载汉代欧氏主体未改区氏之前的人物就有20多位。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力地证明了宋代及宋之前欧氏家族和欧姓人物的真实存在。此外,区家驹的“唐宋两代……也没有欧阳姓”的说法,也是极为荒谬的。唐代的欧阳询、北宋的欧阳修,难道不是姓欧阳吗?宗亲们一致认为,区家驹不是不懂得历史,而是蓄意捣乱、混淆黑白、制造是非,误导不明就里的宗亲对欧氏历史渊源、发展衍续、脉系支派的认知信息,挑起内部纷争,以实现他“区氏老大”的不轨图谋,干挠《中华欧氏总谱》的编纂工作,其不良居心和险恶用意昭然若揭。各地宗亲强烈要求《总谱》编委会正本清源,严厉谴责区家驹的不法言行,彻底肃清其流毒,让那些居心叵测、心怀鬼胎的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可以容身!   为此,《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郑重声明: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区家驹的言论纯属混淆黑白的无稽之谈;其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所产生的不良恶果,主动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无条件接受所有道义上的谴责!   我们严厉警告那些妄自尊大、胡乱编造历史,蓄意制造矛盾、企图挑起内部纷争,处心积虑做着“区氏衍出三欧”黄粱美梦的人,还是悬崖勒马为好,否则,多行不义必自毙,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落下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我们呼吁广大欧氏宗亲,紧密地团结在《总谱》编委会的周围,深入揭批区家驹错误言行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肃清其流毒,不断推进《中华欧氏总谱》的编纂工作,上慰历代祖宗,下励万世后昆!                                《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                                二O一九年四月十二日 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组织架构

世界三欧(欧 欧阳 区)笫三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2016年10月16日通过)
永远荣誉会长:欧太明(澳洲),欧阳健(江西)
会 长:欧建勇(福建)
常务副会长:欧阳秉乾(福建)、欧泽荃、欧贤东(龙岩)、区太庄 (广西)
名誉会长:欧代明(湖南),欧阳发(深圳),欧炼明(漳州), 欧 雷(北京),欧阳标(广东),欧继陶(海南),欧家同(云南),欧阳浩(深圳),欧达富(南宁),欧育祯(南宁),欧巨文(广西),欧国林(广西),欧金最(莆田),欧阳包(江西),欧明俊(安徽),欧阳柳青(武汉),欧阳金财(长沙),欧阳利和(云南),欧 敏(深圳),欧阳兴荣(深圳),欧振发(郴州),欧启胜(南平),欧其胜(福州),欧阳彦兴(台湾),欧阳金庵(台湾),欧茂昌(泰国),欧明萍(新加坡),欧阳小萍(漳州),欧阳小萱(新加坡),欧安彦(贵州),欧曼琛(海南),欧礼锦(深圳),欧水兴(深圳),欧阳金谷(广东),欧国金(福清),欧阳长庚(漳州),欧太忠(澳大利亚),欧鸿章(山东),欧燕燕(重庆),欧进添(龙岩),欧炳祥(深圳),欧阳可章(河源)。
副会长:欧阳炳华(北京),欧世忠(广西),欧阳潮(甘肃),欧阳亦渺(温州),欧汉杰(湛江),欧阳德志(武汉),欧阳爱国(江西),欧阳闯海(郴州),欧阳华春(九江),欧阳炳穗(宁德),欧阳文全(漳州),欧阳盛水(厦门),欧阳景明(泉州),欧阳名仕(泉州),欧先进(海南),欧阳少庄(湖南),欧长胜(贵州),欧胜吉(深圳),欧泰星(福清),欧建明(厦门),欧孝彪(海南),区 伍(茂名),区定雄(茂名),欧阳效元(韶关),欧阳章柱(郴州),欧阳才汉(四川),欧如法(北京),欧阳传(东莞),欧孝明(福州),欧国顺(福州),欧孝忠(南平),欧俄中(泰顺),欧阳昆旺(温州),欧文生(漳州),欧霖杰(福州),欧吉胜(南宁),欧继昌(海南),欧阳龙山(漳州),欧仁明(莆田),欧官行(邯郸),欧阳秋泉(河源),欧启程(尤溪),欧 明(广西),欧毓润(广西),欧培荣(广西),欧达卓(广西),欧阳海波(贵州)。
联谊会下设:
秘书处
秘书长:欧泽荃
副秘书长:欧贤东 欧文俊 欧如法 欧阳治民 欧阳盛水 区家驹 欧振发 欧阳梦帝 欧永健 欧阳剑斌欧达宁
三欧文化研究会
名誉会长:欧建勇,欧代明,欧阳金谷
会长:欧阳秉乾(兼)
常务副会长:欧泽荃,欧贤东,欧雷,欧阳爱国,欧阳资海,欧阳盛水
副会长:欧阳健(福建),欧继陶(海南),欧巨文(广西),欧明俊(福州),区锦棠(广州丿,欧阳家才(河源),欧阳梦帝(甘肃),欧阳钦水(三明),欧阳治民(温州),欧国顺(福州),欧春哲(上海),区定雄(茂名丿,欧世会(贵州) 欧金林(湖南),区家驹(香港)
三欧企业家商会
荣誉会长 :欧建勇 欧阳秉乾 欧泽荃 欧贤东 欧阳兴荣
会长:欧阳炳华(兼)
执行会长 :(待确定)
秘书长 :欧如法
副秘书长 :欧阳盛水
常务副会长 :欧阳华春(九江) 欧阳闯海(郴州) 欧世忠(南宁) 欧建明(厦门)
副会长 :欧阳潮(甘肃) 欧吉胜(南宁) 欧先进(海南) 欧阳海鸰(深圳) 区伍(茂名) 阳恒(东莞) 区宗泽(佛山) 区润伟(佛山) 欧文生(漳州) 欧阳文全(厦门) 欧阳名仕(晋江) 欧阳景明(南安) 欧阳炳穂(福鼎) 欧阳龙山(漳州),欧阳亦渺(温州) 欧阳昆旺(温州) 欧阳德志(武汉) 欧阳昆森(温州) 欧阳才汉(四川) 欧阳剑斌(东莞) 欧阳海波(贵州) 欧燕燕(重庆),欧阳锦城(东莞) 欧阳锦城(从化) 欧孝明(福清) 欧孝忠(南平) 欧孝震(东莞) 欧阳效元(韶关) 欧阳学(湖北) 欧忠华(三明)
(以上人员未全,待有合适人选后可继续补增,力求覆盖所有三欧宗亲地区)
对外联络部
部 长: 欧锦胜(北京)
副部长: 欧阳小萍(漳州) 欧阳小萱(新加坡)

   三欧功德
部分最新捐款
  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网站管理人员
总 负 责:欧建勇
责任编辑:欧泽荃 欧阳鹏 欧阳萦雪 欧阳子韩 欧树忠
顾 问:欧太明 欧阳秉乾 欧育祯 区炳全 欧巨文 欧继陶 欧泰星 欧阳小萍
QQ:177878342
邮箱:ocs1966@sohu.com
网址:http://www.3ousj.com/
   三欧留言
永安欧氏找不到祖了 11-10
海南欧氏族人 10-17
那么多三欧名人不出现 10-16
本人欧阳亮 7-24
四川珙县 7-21
广东吴川 7-19
广西桂林 6-22
找族谱,派名快到头了 6-3
四川泸州 2-3
本人欧阳競甦 1-20
   友情连接
欧阳东凤 《欧阳通谱》序
全文检索
欧阳东凤 《欧阳通谱》序
作者:
浏览次数:2211   发布时间:2014/4/5 16:16:21

历代三欧文选(征求意见稿)
 
欧阳萦雪 选注
欧 阳 健 疏解

 


欧阳东凤

欧阳东凤,字千仞,号宜诸,湖北潜江人,年十四丧父,哀毁骨立。母病呕血,跪而食之。举于乡,县令悯其贫,遗以田二百亩,谢不受。万历十七年(1589)成进士,除兴化县县令,屡迁南京刑部郎中,擢平乐知府。万历三十年(1602)调常州,宪成辈讲学,为建东林书院。居四年,谢事归。起山西副使,擢南京太仆少卿,并辞不就,卒于家。著有《兴化县志》、《晋陵先贤传》、《常州府志》、《阐律》、《我干篇》、《飞霞阁礼草》、《自在居偶笔》、《一技斋腐谈》等。

 

《欧阳通谱》序

通谱者何?通我欧阳氏之六宗而谱之也。通六宗而谱之者何?宗六而祖一也。既已有一,恶得不六?既已有六,恶得不百千万亿?既已百千万亿,势必不能聚庐而居,恶得不散徙于四方?

今观吾宗老绳斋爱山所为谱例,乃欲举六宗之百千万亿散徙于四方者,一一而穷其芽从何生,派从谁衍,列卷编图,必详必确,要使虽播越在数千里外,目不识书之夫,亦能按牒而若指掌也。嗟乎难矣!

二宗老任人之所难,创前谱所未备,吾闻其搜访编摩废食寝者,几二十年。又闻其方有事于谱也,凡我六宗之人,无论知愚近远,莫不忻忻[1]相告,各列其子姓昆弟、爵里名号以报。及其将脱稿也,不捐赀以助剞劂[2]。剞劂有日,又莫不翘首跂足日望其竣事而得一寓目也。

嗟乎,是亦足以观我六宗之人心矣。六宗人之心,二宗老之心也;二宗老之心,皇祖令公之心也。岂其今日以皇祖之心,聚族而谱之,而通斯谱者,犹然隔阂,视宗之人若不痛不痒,而观斯谱若可存可忘也,则与乡之踊跃而共乐其成者,不自相刺谬耶?吾宗必不其然。东凤犹记冲年侍我伯父观察公,时时为余言;以使事过故里,大会宗人,雝雝[3]秩秩如也。东凤闻而低徊怆感,顾以异日。不自意徼一第后,竟匏系[4]十馀年弗果。忽睹二宗孝谱例,于心戚戚焉。因念吾宗世有明德,进则以文章勋业焜耀天壤,退则修明古道为德于族,以待后之人主。臣东凤其何敢望,惟是徼惠于我皇祖,及我文忠、圭斋诸公,顾以返始率亲之谊,与六宗共勉之,勿使后人谓兹举直为观美,而委二宗之勤劳于草莽也。吾宗其寖昌[5]矣。

万历辛丑(1601)仲春 令公三十世孙东凤顿首拜撰

[1]忻忻:欣喜得意。

[2]剞劂:jī jué,雕板;刻印。

[3]雝雝:yōng yōng,鸟和鸣声,和乐,和洽。

[4]匏系《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后以“匏系”谓羁滞。

[5]寖昌逐渐昌盛

【疏解】此序言通谱之难,在欲举六宗之百千万亿散徙于四方者,一一而穷其芽从何生,派从谁衍,列卷编图,必详必确,要使虽播越在数千里外,目不识书之夫,亦能按牒而若指掌;且嘉二宗老搜访编摩废食寝者,几二十年凡我六宗之人,无论知愚近远,莫不忻忻相告,各列其子姓昆弟、爵里名号以报。及其将脱稿,不捐赀以助剞劂,又莫不翘首跂足日望其竣事而得一寓目。

 

《兴化新县志》序

三代列国侯封,皆有史官掌记时事。秦郡县天下,禁挟书,除谥法[1],而列国之吏废矣。四方章奏舆图悉归博士。掌故之府,金匮石室之秘,世罕见之。萧何入关,收秦图籍,而汉祖缘是以知厄塞,便攻守,是知纪载之书,为用甚大。古者天子省方[2],则命太史陈风,司市纳价,欲以观民设教,非史末由也。

明兴,一统有志,郡县有志,内外相维,详略相因,一时稗官野史,各纪闻见,撰成一家之言,而仁人志士,又莫不悉心殚虑,以展其经国之猷,奋笔直书,以泄其愤世疾邪之蕴。盖自载记以来,作述之家,于斯盛矣。

惟兹兴化,辟处东斥囟之地,赋重民罢,物力少诎;而人文蔚起,学问好修,不减邹鲁。若乃省阁名公,朝廷元辅,谏垣台宪,秘书藩臬,心膂股肱之佐,先后踵出乎其乡,诚缙绅之渊薮,人才之都会也。二百年来,闻见之所熏习,师友之所诵说,故家遗俗,流风善政,多有存者。

东凤承乏兹土,获睹旧志,世代沿袭,碌落错陈。爰起世宗末祀以抵万历(1573-1620)三四十年,文献凋谢,往迹疏阔,失时不修,将成缺典,窃有憾焉。间与一二耆孺错综其事,删窜改易,润以文藻,汇为全书,名之新志,俾后来者得有所据,而无不足不征之叹。

或问作志之意何居?曰夫志寓一王之法[3],备六事[4]之全,体三才[5]之撰,言无微而可忽,道无往而不在者也。举要言之,其目有几?曰:明天道以诊禨祥,则天文之纪也;察地道以正疆域,则地理之纪也;遵禹道以则壤浚川,则人事之纪也;准臣道以别功能明淑慝,则人官之纪也;观贲道以成化理,则人文之纪也;以稽述作,则词翰之纪也;正妇道以表贞孝,则女德之纪也;示中道以昭物,轨使民弗纳于邪,则民行之予也是其著者。

总之,布公道以协民心,陈直道以明己,志存古道以挽颓风,若是焉而作者之意备矣。是之谓道无往而不在也。古之人臣,陈王道以事其君,虽服休[6]服采[7],所职不同,忠爱之心一焉耳。执吾志以述吾所守之职,以一道德,以同风俗,挽斯民斯世于三代之隆,以顺吾君从欲之志,不在是乎!不在是乎!

是志也,其事质,其词文,敷引旁达恣纵而准于道,虽于良史之才,不敢仰望其万一,而使司国计者少留意焉,而因以究利病之原,酌损益之宜,尽补救之术,兴之邑其有瘳乎?而凤也瘝旷[8]之责尽,亦庶乎其少逭[9]矣。

万历十九年岁在辛卯(1591)八月朔旦 欧阳东凤

[1]谥法:评定谥号的法则。

[2]省方:巡视四方。

[3]一王之法:一代王朝的法则。

[4]六事: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金史·百官志一》:“宣宗兴定元年(1217),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辟,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

[5]三才: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6]服休:侍宴的近臣。一说指论道的近臣。

[7]服采:朝祭的近臣。一说指作事之臣。

[8]瘝旷:旷职之官吏。

[9]逭:huàn,宽恕;免除。

【疏解】兴化故为海陵地,战国为楚将昭阳食邑。两汉迄唐,或属临淮,或属广陵,或属江都,至五代分海陵地置兴化县。明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胡顺华始修县志四卷,颇简约。此志继《胡志》重纂,增补事物逾倍,书中门类,曰天文之记,曰地理之记,曰人事之记,曰秩官、曰名宦、曰列传其事质,其词文,敷引旁达恣纵而准于道,堪称佳志。

 

《晋陵先贤传》自序

传称大江之南,其人轻心易侈,而晋陵亦江以南也,荐绅先生以及布衣韦带之士,独以名节自卫,以道义相追琢,彬彬质有其文,为东南邹鲁。

余以不类,来典兹郡,不喜得守,喜得从诸士绅游已。复念鲁无君子,斯焉取斯,或亦风韵之所渐被,师友之所陶铸,非偶然而已也。爰用采舆论,征惇史,得延陵季子而下六十有九人,大者惇伦砥节,翼圣阐真,次亦披鳞犯颜,偏介独行之士,余实为守而使风烈弗扬,典刑杳绝,则兴贤范俗之谓何?乃择地得龙城书院废址,为辟榛芜,创栋宇,合祀诸贤其中,已又摭其行实,而稍稍铨次之,人各一传,传合一编,展卷而球璧[1]盈前,师保在望,盛矣。

夫乡先生殁而可祀于社,阖郡无虑数百人,而此六十九君子,则其名实粹然,彪炳百代者也。虽在殊方异域,偶过其祠,犹当肃然下拜,低徊不能去;即不获拜其祠,而得读其传,想见其人,犹当立懦而兴顽[2]。况于晋陵人士,非其枌榆[3]同社,则其孔李世谊也;不然,则其遥遥之冑也。又其近者,则其父祖若师,犹及见其光容笑貌所曾辟咡[4],而诏趋庭而对者也。德泽未斩,模楷易寻,果有能登其祠考其传,而憬然[5]思跃然起者乎?亦何必抵掌于优孟,呼饮于虎贲,反身而求希之则是耳。彼一时,此一时,焉知今不如昔,后不如今。百世而下,不与六十九君子并为景行乎?愿与晋陵人士共勉之。

若乃泰伯端委而临,不当下夷于诸贤;周讷溪[6]戻止未久,不得上拟于苏杨。他如盛少司寇()[7]之勋望,秦端敏(金)[8]之干济,王中丞(沂)[9]之笃孝,吴户部(玉)之醇谨,罗建宁(柔)之清方,薛学宪(应旂)[10]之通经嗜古,万司训(吉)之蹈矩履绳,王太仆(鉴)[11]之耽寂辞荣,周文恪(子义)[12]之质行暗修,汪少参(汝远)之砥节寡营,皆所谓乡之蓍蔡[13],国之表仪,参考未尽,挂漏实多,众议纷纭,折衷匪易,姑存之以待论定云。

[1]球璧:泛指珍宝。 

[2]廉顽立懦: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3]枌榆:汉高祖故乡的里社名,泛指故乡。

[4]辟咡:尊长者恳切教诲。

[5]憬然:醒悟的样子。

[6]周讷溪:周怡(1505—1569),字顺之,号讷溪,明代仙源人。嘉靖十七年(1538)登进士,任吏部给事中,刚正直言,许瓒发严嵩擅权,周怡因上《劾大臣不和疏》,下锦衣卫狱。隆庆(1567-1572)初擢太常少卿,上疏讥刺中贵,谪登莱兵备佥事,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有《周讷溪公全集》。

[7]盛少司寇(顒):盛颙,字时望,无锡人。明朝人,进士出身。景泰二年(1451)中进士,为监察御史。后因弹劾曹吉祥、石亨,降为束鹿知县,有善政。天顺七年(1463),升为邵武府知府,有政绩。随後再升陕西左布政使,治理军民馈饷无缺。成化年间(1465-1487),升为刑部右侍郎。成化十九年(1483),山东旱灾,改为左副都御史往巡抚。三年后,因老辞职。

[8]秦端敏(金):秦金(1467-1534),字国声,号凤山,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时称他为“两京五部尚书,九转三朝太保”。据秦氏宗谱所述,秦金为宋龙图阁大学士秦观之后。

[9]王中丞(沂):王沂,字师鲁(一作思鲁),祖籍云中,徙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其父由金仕元,南宋亡,到江南任职。王沂于延祐二年(1315)中进士。历任临淮县尹、嵩州同知;元文宗至顺间为翰林编修,后历国子博士、翰林待制,元顺帝至正初,任礼部尚书。曾主持元统元年(1333)科举,以“总裁官”的身份编定辽、金、宋三朝史。

[10]薛学宪(应旂):薛应旂(1500-1575),字仲常,号方山,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人。明学者、藏书家。

[11]王太仆(鉴):王鉴,太原人。明代官员,进士出身,授御史。后为肤施知县。明宪宗登基后,调任延安,特赐封诰。

[12]周文恪(子义):周子义(1529—1586),字以方,号敬庵。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精研经术及“濂洛关闽”之学(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有心得。谥文恪。一生著述甚丰,曾校刊《史记》、《梁书》、《新五代史》,与子周炳谟皆以学行称于世。

[13]蓍蔡:shī cài,筮卜的大龟,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疏解】来典兹郡,不喜得守,喜得从诸士绅游已,充分表现了对以名节自卫,以道义相追琢晋陵先贤的仰慕。作为地方首长,将诸贤合祀其中,已又摭其行实,编为《晋陵先贤传》,使拜其祠,读其传,想见其人,立懦而兴顽

 

重修东林书院记

杨龟山先生载道而南,与晋陵邹道乡诸先生讲学东林之上,此东林书院所由创也。而地以人重,至今岿然。龟山非晋陵产也,以游寓也,而故所讲学处存之至今,岂苏子瞻所云“以天下之所共有者,而独私以为宠,其尊德乐道,有异他邦”也欤。而龟山者,宋儒也,余不佞,鲜所窥测,亦不愿巢袭[1]说铃[2],高谈象罔[3],以逃之乎窾綮[4]之外。

窃谓修道之教,无非所以纲维世道,而共载于生生,故学士大夫以道鸣者,即其平居议论之间,而端绪之引,隄防之植,入主于人心,而酿为世道治乱否泰,恒必由之。盖春秋之乱,几无世矣。吾夫子晓长夜而日中之,而后天有维也,地有纪也,故曰圣人有功于天下万世。然而自夫子没,一传而得曾子,再传而得子思,三传而得孟子,遂寂寂无嗣者。历秦而汉,而晋,以及于唐,一丝之脉,若存若亡;盖至有宋,周程诸大儒出,而后复光也。非独大经大法,章明较,即几微纤悉,亦一切禀于绳尺,凛乎莫或假借焉。于是礼义廉耻之闲,因以斩然于世,而吾夫子之道益尊,顾其时又莫之能用。

越我太祖高皇帝,实始表彰,朝廷里巷,典则具备。上以此教,下以此学贤智者因而冥契于神明,愚不肖者亦赖以有所持,循而不至于荡馀。二百年化醇俗美,莫有诐淫邪遁奸于其间,无亦斩然以开先者,端绪确而隄防固也,然则宋儒于当代,称功臣矣。彼其言曰:“道苟可行,何须在我。以俟百世,何惑哉。”乃迩年以来,率好为“忘筌蹄[5],无辙迹”之谈,而托其身于不儒不衲、不方不圆之地,语及主敬穷理等说,辄哑然笑之。至显征于国,是民生远不逮向时。长此以往,其端益引,而其防浸溃。世道之忧,宁无脉脉?愧予气力微簿,不能有所转动,而东林书院亦日就于圮,其逢适使然。惟是晋陵尊德乐道,有异他邦,三二缙绅先生共起而修复之工既成,属记于予。

予惟龟山者,固程夫子所目为道南者也。晋陵之有宋儒学也,自龟山始也。其言曰:“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亦率性而已。”嗟乎,世皆以新会之自然[6],姚江之良知[7]为第一义,而究其所以,实非于人性上另添一物也。主敬主此,穷理穷此,亦非于率性外另为一事也何必曰千古秘密,至今日始泄机,欲闰宋儒之统哉!余为此惧,私心时时念之。幸而有人焉,超然反其所自始,相与联集同好,恢宏遣绪此其尊德乐道,又非第泛涉其涯而已。倘宋儒之学,因是以张于晋陵,而大明于天下,滔滔世道亦且因是以有纲维,而不至如余前所脉脉者,其所补宁小小也?故特其说以俟。

书院经始于甲辰1604)之四月十一日,九月九日告成,费一千二百缗有奇,皆诸缙绅之所捐赀。诸台使监司暨郡邑在列者,各分俸钱及赎锾佐之。荐绅倡始者谁?顾文选宪成[8],礼部允成[9],高行人攀龙[10],安封部希范[11],刘职方元珍[12],荆溪史奉常孟麟[13]。而陈湖州幼学[14],叶尚宝茂才[15],张孝廉大受,同郡钱直指一本,王孝廉永图,并有助焉。经理其事者,则泾阳仲兄,光渌自成也。

万历甲辰(1604)孟冬 郢中欧阳东凤撰

(《东林书院》)

[1]巢袭:抄袭。

[2]说铃:琐屑的言论。

[3]象罔:不真切;模糊不清。

[4]窾綮:筋骨结合处比喻要害或关键。

[5]筌蹄:《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6]新会之自然:新会,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省新会县人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因曾在白沙村居住,人称白沙先生。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提倡较为自由开放的学风,逐渐形成一个有自己特点的学派,史称江门学派。

[7]姚江之良知:姚江,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宁波余姚人,继承宋代陆九渊的“心即理”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主张为其学生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讲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形成明朝中晚期思想学术领域中的著名阳明学派。

[8]顾文选宪成: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号泾阳,江苏无锡人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东林先生,东林党领袖。

[9]礼部允成:顾允成(15541607),字季时,号泾凡,江苏无锡人,顾宪成之弟,东林八君子之一。

[10]高行人攀龙: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东林八君子之一。

[11]安封部希范:安希范(1564-1621),字小范,号我素,江苏无锡人东林八君子之一

[12]刘职方元珍:刘元珍(1571-1622),字伯先,号本孺,江苏无锡人东林八君子之一

[13]史奉常孟麟:史孟麟(1559一1623),字际明,号玉池先生,师事顾宪成。

[14]陈湖州幼学:陈幼学(1541—1624)字志行,江苏无锡人。历仕确山知县,开河渠百九十八道,调中牟,迁刑部主事,任湖州知府,捕杀豪绅恶奴,后以按察副使督九江兵备。

[15]叶尚宝茂才:叶茂才(1558—1629)字参之,号闲适,江苏无锡人东林八君子之一

【疏解】东林书院之修,藉时任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之主持,及书院告成,东凤谢事归高攀龙闻台旌将发,致书以记文为请,中有:“上念前贤之微绪,寄遗迹而如存;下念末学之向方,待鼓舞而始奋。慨赐雄文,以贲兹土。譬如雷震而百蛰具兴,钟发而羣梦皆醒,所以提撕斯人之徒者,岂渺小哉。东林书院建有三公祠,祠前太守欧阳东凤、曾樱,前令林宰其中。

 

辞两台建坊书

病废之夫,蒙台下特达之知,如枯株朽荄,一被春阳,顿尔昭苏。顷复承下讯,建坊所以光宠下走者,备矣。纵至冥顽不灵,亦当俎豆五内。惟是宪台表宅,本以树声,施及不肖,盛典为虚。虽是藉光一时,未免贻惭殁齿。况敝邑以昨岁稼穑之无秋,米价翔贵;今春霪雨连月,二麦难望,万口嗷嗷,莫必其命。下走既不能仰赞[1]当路,振困扶伤,何敢俨然受此隆施,以空帑藏而勤里旅?

不宁惟是,县城西南一带,城脚塌陷,危于垒卵,而北隅有捍水,石矶亦渐次崩颓,离城不满二十馀丈,失今不治,将来金汤必为洿池[2]。自朱明山父母修城,至今已几四十年,百事废弛,所从来非一日矣。今令君锐意兴除,亦千载一时。曩者浮桥之役,得请发棠[3],功德无量;而城矶关锁更大,所费更多令君虽已估计经营,恐虽无米而炊,愿台下主持于上,俾令君得展布于下,共成此千秋之业,下走同邦人世世受其赐,较之建坊,不亦普且远乎?

生平不敢为貌言,况知己之前,安有饰词虚让者?除呈县转达外,专驰一价[4]申以衷言,惟台慈垂亮。

(《潜江县志》)

[1]仰赞:辅助在上者谋划。

[2]洿池:洿,wū,不流动的浊水。水塘。

[3]发棠:《孟子·尽心下》:“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復为发棠,殆不可復。’”棠,齐地名。孟轲为推行仁政,曾就齐饥劝齐宣王发放棠城积谷赈济贫民。后因谓开仓赈济为“发 棠 ”。

[4]价: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再辞建坊书

老公祖表宅之令一下,里族腾欢,况在东凤,身受褒显,有蒙眷遇而不知感,被光荣不知喜,必冥不灵者而后可也;乃不避吊诡[1]之嫌,不惧方命[2]之罪,奏记恳辞者,非但行能浅薄,受之有愧,如前所云而已也。

缘凤归田以来,疾痰缠绵,屏居荒寂,如虫在堇,无论三党姻交,酬往俱废,庆吊不举,虽至亲如妻子,亦经年不数会。家事大小,一切敕断[3]。盖自知叨冒逾涯,福过灾生,故宁逃之冷淡寂寞之乡,欲谢绝人世之秾华,以希延草木之岁年耳。忽承台命,益恐滥叨愈甚,灾难必生,每一念及,不觉颊赤而颡泚[4],盖其一腔不自安之真情,不敢当之真愧,由犬马衷曲,达于面目,虽不肖无能自遏耳。有赐犹口,却为不恭;况编户之于祖台[5],厥有等威[6];且盛典不概施,而首被不肖,何等郑重,何等光宠!倘非此中真有一段万万不安处,凤亦何苦溪刻[7]自处,频渎威尊以辜隆施[8]而取谯[9]议也?

霜台[10]清严,欲再遣力,既觉非体,而邑大夫虽能谅其血诚,又不敢代为中恳,使老公祖而非凤知己也,何敢琐琐聒听?然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老公祖也。敬三薰三沐,百叩百祷,布此鄙悰[11],伏乞俯察畴昔无违心之言,收回成命,以曲全硁硁[12]小哉之微尚,则初志以遂,梦魂俱安。古人薄感恩而重知己,皆是物也。情迫词蹙,自知无所逃罪,惟台慈垂亮。

(《潜江县志》)

[1]吊诡:奇异,怪异;趋异。

[2]方命:违命;抗命。

[3]敕断:裁断。

[4]颡泚:《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赵岐注:“颡,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故汗泚泚然出於额。”后因以“颡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5]祖台: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

[6]等威: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

[7]溪刻:刻薄、苛刻。

[8]隆施:兴起与废止。

[9]谯:责备,谴责。

[10]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职司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 

[11]鄙悰:谦称自己的心意。

[12]硁硁:kēng kēng,浅陋固执。

【疏解】欧阳东凤是当之无疑的乡贤,但他却两辞建坊,理由是:一,施及不肖,盛典为虚虽藉光一时,未免贻惭殁齿。二,昨岁稼穑无秋,米价翔贵;今春霪雨连月,二麦难望,万口嗷嗷,莫必其命,不敢俨然受此隆施,以空帑藏。建议将建坊之款,用于修城桥之役临终时犹谓子弟曰:“身后无他嘱唯勿溷我以乡贤事。”“自知叨冒逾涯,福过灾生”,真知者之言。

 

与王孝先明府书

士大夫生长是邦,受廛[1]宇下,维桑与梓,利害相共,或从溪倪谷耄,偶有见闻,言之虽足效忠,而不言亦足明洁,此好修者之所引嫌自全,而交浅者之所括囊无咎也。若下走,蒙台下故人之遇,国士之知,何敢援斯二者过为逊避,故破其硁硁之愚,欲捧撮土,以益泰山,惟台下可否之。

敝县自朱父母奉自清丈,而后田有定亩,赋有定额,即有神奸欺隐,不过一二家止耳。即淤长亦不过边江则有之耳。此外,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安得有多?乃闻数月以来,有告必丈,有丈必多,台下亦当察其多之故乎?盖朱父母清丈弓口[2],以五尺五寸为则,通县皆然,非有此短而彼长也。有田之家以此摊粮,亦以此征租,非有官大而私小也。卖田者初以此丈,后以此卖,非田多而卖少也。规则一定,告争永息。王信南父母继之,恪守萧规,万户安堵。

至曹公始短弓式而开告讦,以自营其私,凡有气力善夤缘者,虽有奸如山弗问,而良弱之家无不多田矣,乃升报日增,额赋不减,身名俱丧,诟辱至今。潘父母初任,几陷覆辙。曾未数月,痛悔前非,仍遵旧式,载其清净,民以宁壹[3]。台下神明,岂弟包朱跨潘,而顷者丈田之使,何其纷纷四出也。告状者讳言补价以丈田为奇货,承委者喜于多事而以增亩为小忠,随赂轻重,任意多寡,每状一出,可不丈而知其必多矣。何也?通县总此田耳,总此五尺五寸所定之亩耳,朱父母以五尺五寸均摊,而台下以五尺覆之,有不多者乎?已告已丈者既多,而未告未丈有不多者乎?无论被告,即告状之人,田岂尽卖,亦有馀田在户。试取其馀田而以今弓丈之,有不多者乎?无论通县,即下走田较诸缙绅最少,然亦幸而不见告耳,告而以今弓丈之,有不多者乎?既与通县同多,乃幸其未告而不与通县同增,鄙心宁能独安乎?

台下如因某一人而概疑通县,必欲惩法外之遗奸,以补朱父母神明之所不及,则请凡有告者,当以五尺五寸之弓丈之;果有多田而后追论其欺隐,责以升科,彼复何辞?如欲损朱式而用曹弓,则与其告而始丈,丈而始增,徒以长市棍告争之风,而填积猾某某辈溪壑之欲,莫若总计通县田若干亩,共该弓若干,不论士民,亦不论已告未告,每弓比朱父母减五寸,共该多田若干,照所多之亩,均摊万石之粮,此可不烦委丈,特一书算之力耳。如是,则田增粮减,虽增犹未增也,虽变朱父母之成法,而犹不失均摊之美意也。

下走亦知台下与民休息,必不肯取朱父母良法而纷更之;但以为较之争端蜂起,委役鸱张[4],通国骚然,物情鼎沸者犹为愈耳。况楚人重离乡井,专以田为业,故虽甚贫,亦有田数亩,其卖产游荡籍告状为骗局者不过千百之一二。此端一开,游棍攘臂,人人自危,缙绅犹可控诉,小民惟所鱼肉。下走抱兹愚窾,欲吐不敢,欲茹不能,迟回数日,如有物在喉中,故不得不卒吐之。虽然,知人不易,知心实难,安知下走非阳编效忠,而阴图自便者乎?惟老父母姑置鄙言,博询而审思之,通邑幸甚,下走亦幸甚。

(《潜江县志》)

[1]chán,民居

[2]弓口:方言。步弓两足间的跨度引申指土地面积。

[3]宁壹:安定统一。

[4]鸱张:像鸱鸟张翼一样,比喻嚣张,凶暴。

【疏解】欧阳东凤之辞建坊,并不如所言是“宁逃之冷淡寂寞之乡,欲谢绝人世之秾华,以希延草木之岁年”,对于涉及桑梓切身利益的清丈田亩问题,直言相告短弓式的弊病:此端一开,游棍攘臂,人人自危,缙绅犹可控诉,小民惟所鱼肉。下走抱兹愚窾,欲吐不敢,欲茹不能,迟回数日,如有物在喉中,故不得不卒吐之。

 

讲学对

杨少宰复所、许少司马敬庵,讲学金陵,从者如云,余曾一再赴;旋以不得于心,罢不复往。

或曰:子之不讲学也,何居?余曰:昔庄周比舜于卷娄[1],盖以舜德羶[2]而人附之;今少宰、司马之羶,于势甚矣,其似卷娄也。其徒各窃绪论以分门角胜,犹可言也;藉抠衣执经[3]之名,以窃处囊弹铗[4]之实,不可言也。

大抵讲学明道,本穷而在下,非公卿之责;若公卿则搜访人材,详求民瘼以毗化赞理,乃恒夙夜,奚暇抗颜坐席为人师耶?昔汉孔光自为尚书,则止不教授;陈宠自任枢机,辄谢遣门人黄琼教授于家,徐穉从之,咨访大义,及琼贵,墀不复交;刘安世于司马温公,义订师友,恩犹父子,然平居问询不绝及公登政府,则未尝有书。盖造经席则师于诸弟,候政府则相于庶僚,固自不同。

愚愿今之闻公先达,宁为孔公、陈宠;后进之士,当为徐孺子、刘元成也。

(《潜江县志》)

[1]卷娄:羊的别名。 

[2]shān,亦作膻羊的气味。《庄子·徐无鬼》:“蟻慕羊肉,羊肉羶也。舜有羶行,百姓悦之。”

[3]抠衣执经提起衣服前襟,手持经书,从师受业。

[4]处囊弹铗:锥处囊中,待颖脱而出,冯谖弹铗,喻处境窘困有所干求。

【疏解】造经席则师于诸弟,候政府则相于庶僚,固自不同。文中大有深意。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闭窗口】
欧宗总会谱牒家乘三欧名人访客留言加入收藏管理登陆
Copyright @2009-2010 版权归属北京三欧冠球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证号:闽ICP备10017584号 技术支持:好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