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代三欧文选(征求意见稿) 欧阳萦雪 选注 欧 阳 健 疏解
欧俊
欧俊,博铺欧氏十一世孙,生平待考。
《博铺欧氏族谱》序
谱之义大矣哉!谱复修,如见祖功宗德于数百载之上;而数百载之下,凡察统系之异同,辨传承之远迩,叙疏戚,定尊卑,取涣散,敦亲睦,皆谱之力也。
余族原闽人,始祖莲庄以考讳机者,随祖历判雷阳,因不果归,旋居那碌。既而占籍茂名,始卜博铺家焉。兴后茂山书院,割田崇儒,书院之推崇欧氏自是始,迄今二百馀祀,绳武无穷,安知非莲庄祖馀泽所流,永万祺而不朽者耶?非有谱,吾奚知之?
奈天顺世变,桂林盗起,像已灭,主已没,谱亦不存。溯其时,尝如何痛哭流涕也。十世伯北山等,乃旧然搜寻各派小牒所幸存者,莲庄以上列祖行实,仅获一二谱之在通判以上,列时诰寺社讳名,可得而思,不可得而记也,安敢妄附之哉!
方氏[1]云:“天下有贵人无贵族,有贤人无贤族。”顾吾家屡以经学著名于世,虽不显灼,却能清白相传,何敢隐讳本实,旁援他处膴仕[2]混之牒中?第族多散处,情易睽离,不随时缮修,未免喜不庆,吊不及,与途人等也,乌知源源本本之所自合乎?后之睹斯谱者,尊祖宗,联疏戚,定尊卑,洽爱敬,此谱为之一助云。
时大明万历三十五年岁次丁未(1607)姑洗[3]之吉,十一世孙俊谨识。
[1]方氏: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他在洪武九年(1376)《方氏族谱序》中说:“天下有贵人无贵族,有贤人无贤族。有仕者之子孙不能修身笃行而屈为人僮隶,而公卿将相常发于陇亩。”
[2]膴仕:高官厚禄。
[3]姑洗:农历三月。
【疏解】序引方孝孺“天下有贵人无贵族,有贤人无贤族”语,强调吾家屡以经学著名于世,清白相传,不必隐讳本实,旁援他处膴仕混之牒中,颇见宗族之自信。
欧光宸
欧光宸(?-1653),广东吴川博铺人,天启七年(1627)丁卯科举人,崇祯七年(1634)考授知县,候任期间讲学于茂山书院。顺治四年(1647)清兵南下,占领高、雷、廉、琼各州县,吴川、茂名、信宜、遂溪民众公推欧光宸为“盟主”,先后攻占梅录及吴川县城,杀清海防同知、知县、巡捕、教官、县丞等,破狱开仓,声威极盛,永历帝封欧光宸为海南盟军道按察司副使,吴川全县复明。顺治十年(1653)八月被俘,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博铺欧氏族谱》序
族谱者,谱其所自也。使后世子孙,知祖宗之所自来,并知祖宗之所从出,考远近,稽盛衰,燎如观火,洞若指掌也。予族之蕃于高旧矣,始由那碌而莲塘,由莲塘而博铺,继而支分于三桥新村,于郡城于那莫,而要之萃聚稠密,则仍博铺也。乃乡乡凿池,文人辈出,仅守青毡旧物[1];间有显者,亦止佑郡[2],论世者不能无遗憾焉。
比天启癸亥(1623),叔二水等率众鼎新,越今二十二年甲申(1644),以谱事属予。予谫陋无识,何能为?顾旧谱俱在,续以新编,是则可为已。谱有舛错者正之,有失实者芟之,总之务求其实,成一家之信书也。至于先世有功于祠者,固当扬擢以酬劳勋,以鼓贤能,若莲庄祖兴创书院,开一方儒业之始,迄今乡人士,尚口碑如洽,其上已。如五世祖宗实,庀材覆瓦,堂构聿新;八世祖波田,重整门堂寝室;九世祖云林,十一世祖西园等,因桂林盗起,祸及宗祊,极力增葺;而延平府教授北山祖,延平府推官斋祖,因而修明祀典,毖饬庙仪,为亦彬彬可观也哉。其后岁久而颓于风雨,十一世敬所等复之,于时随有若显罗,若茂吾,议建门楼以居鼓乐。延至万历丁巳(1617),烈风骤作,从古稀觐祠寺戽倒,瓦桷飚飞,叔二水等殚心竭力,倡众修拓,不逾年而告成,此皆时值可为则为,勉求先灵之稳妥,不惜自身之劳瘁,考思之极其笃挚,功德之不可泯没者也。至良夫伯,当窑人叛不输租,借言官地承饷,挺身出理,竟还故物,为族御侮,力亦非浅,善固未可没也。
不意岁在天启丁卯(1627)春夏之交,窑裔逆萌复生,其凶比前更烈,予时为弟子员,而忠孝之性,得之较厚,实不能辞盘错于其间也。幸而秋闱即售,反借□牙而登龙虎榜,盖自是而窑人效顺投诚,不复梗矣。是岂徒慧业所成,抑亦祖宗在天之灵,有鉴我之血诚而默佑之,俾不中小人之计,而益以光大我门户有如是也。
奈自是而后,屡次垂翅[3],今故得与修谱之役,谨敢备言之。行将决志计偕[4],又未卜屈伸何状,参家庙于何时矣。后之人有志宗事,其尚毋自藐小其躬也云。
时崇祯甲申(1644)孟夏之吉,十三世孙光宸谨序。
[1]青毡旧物:故家传世之物,虽然不好,却十分珍惜。
[2]佑郡:佑,助。郡之副职。
[3]垂翅:失意、不顺利。
[4]计偕:举人赴京会试。
【疏解】谱有舛错者正之,有失实者芟之,总之务求其实,成一家之信书也。至于先世有功于祠者,固当扬擢以酬劳勋,以鼓贤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