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民族文化的社会呼唤
----《古代三欧文选》序
欧阳秉乾
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复兴,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在中华民族百家姓里,有一个氏族为中华传统文化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那就是我们的三欧(欧、欧阳、区)家族。经历两汉十几个皇帝传授《尚书》近二百年的“欧阳八博士”,唐代楷书四大家之首的欧阳洵,开创一代文风的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连续五代中进士的欧阳詹后裔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世界三欧文化研究会的目标和宗旨,是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做出贡献。挖掘整理历代三欧族人的优秀作品,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成为世界三欧文化研究会乃至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2年5月,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在长沙召开《世界三欧通谱》编修工作会,决定邀欧阳健教授主编《世界三欧文化系列丛书》,先编写《古代三欧文选》一书。两年来,欧阳健教授夜以继日,在夫人和女儿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顺利完成全书的编选诠释。通读全稿,我感到《古代三欧文选》至少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材料的丰富性。除了欧阳詹、欧阳修、欧阳守道、欧阳玄、欧阳德、欧大任等存有文集者外,作者还从国史、方志、族谱里搜集材料,如从《宋史·律历志》中辑出欧阳之秀《律通自序》,从《明史·刑法志》辑出欧阳一敬《论锦衣缉事识弊》,从《永丰县志》辑出欧阳发《鄂州武昌县尉欧阳府君墓志铭》,从《白沂欧阳三修族谱》辑出欧阳中立《逍遥堂记》等。为了搜集三欧先人遗文,他和女儿欧阳萦雪将福建师大图书馆的地方志翻了个遍,又从欧阳包、欧巨文、欧国林先生所藏族谱中发现许多珍贵遗文。
二是选文的标准性。本书不是一般意义的文选,选择重点不在文章的漂亮,而在能够作为家族精神财富的内涵。欧阳修在《〈欧阳氏谱图〉序》中说:“祖考之遗德,传于其家者”,为“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学立身”,这“四以”是三欧家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本书选文的标准。
三是选文的程序性。全书以时代编列,分为六卷,其中晋代1人,唐代9人,宋代14人,元代4人,明代46人,清代57人,共131人,303篇,约40万字;以人为单元,其中欧阳104人,欧16人,区11人。先介绍家世生平,后介绍其文章。
四是校注的学术性。所选文章,先录入电脑,校点分段。不少遗文多是孤本,有的漶漫不清,凡遇不能辨识的文字以□号代;原文固有的错误,因无依据,不妄加改动。为了阅读便利,文中年号干支,一律以括号注明公元年份。文后加有注释,可注可不注者,一般不注。注后再加疏解,以明要义。
欧阳健教授说,他接受这项任务,起初是出于作为欧阳后人的责任;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便被一种激情所驱使。读着新发现的一篇篇几乎被人遗忘的文章,仿佛一位位先辈都活了过来,在谆谆地教诲我们。他深深感到,三欧文化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军事、医学、科技等方面,而文章又写得那么好,那么有文采,作为三欧的后人,怎么能不为此自豪和骄傲呢?
姓氏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通过姓氏传承显示出家族基因的遗传。《古代三欧文选》是三欧先人智慧结晶,是三欧家族文化精神的根与魂。用欧巨文先生的话说,是“三欧基因”(DNA)的集中体现。本书所反映三欧先祖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经过千百年的演绎与扬弃,已经深深地融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成为促进社会历史发展、指导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文化力量,不但成为三欧家族的族情,而且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三欧文选》彰显了三欧先祖的遗传基因,也集中反映了三欧族人性格和情感。三欧人重义,忠君爱国,赤胆忠心,这是三欧人的主要性格。唐代武则天执政,欧阳通为了江山不落入武家之手,忠言直谏,得罪武则天;宋末欧阳珣,坚守国土,被敌所擒,面对诱惑,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三欧人重情,不分贵贱,谱写出焕发人性光芒颂歌。唐代欧阳詹、宋代欧阳修,堪称典范。三欧人最具有中华民族精神,这就是自强不息、刚健进取、厚德载物、阴柔包容的精神。正如郴州欧阳兆田先生所说:“天上有太阳,姓氏有欧阳。太阳照耀下的欧阳,自古至今一直有一股阳刚之气,不畏艰难,走阳光大道,做阳光事业。”
《古代三欧文选》是三欧先人的优秀遗著,是我们老祖宗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对待家庭、怎样报效国家的古训,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荟萃。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在文选里得到集中的体现。
《古代三欧文选》的成功,是古籍整理的新尝试,更是姓氏文化研究的创举。三欧是小姓,占中华民族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却是巨大的。《古代三欧文选》的成功,将会影响其他各姓文化的研究,为百家姓起榜样和表率的作用。我们要让后代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要让《古代三欧文选》成为教育后人的经典读物,让大家学历史,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让大家学伦理,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我们三欧后人的素质,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古代三欧文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汇编,对于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也不失为一部鼓舞斗志、提高思想、升华民族情感的得力之作。《古代三欧文选》的出版发行,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社会呼唤,也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不至于“转基因”的武库。让我们读好她,欣赏她,使用她,弘扬三欧祖德,弘扬优秀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三欧(欧、欧阳、区)文化研究会会长】
目录
序 欧阳秉乾
卷一 晋
101 欧阳建
言尽意论 / 3
卷二 唐
201 欧阳询
《艺文类聚》序 / 7
大唐宗圣观记 / 8
西林寺碑 / 10
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温公墓志 / 13
女子苏玉华墓志铭 / 16
用笔论 / 16
传授诀 / 18
202 欧阳通
让夏官尚书表 / 19
让司礼卿第二表 / 20
203 欧阳植
大唐故信安县主元府君墓誌铭并序 / 22
大唐故正议大夫使持节武州诸军事行武州剌史上柱国公孙府君墓志 / 24
204 欧阳詹
与郑伯义书 / 27
上郑相公书 / 29
送族叔行元下第归广陵序 / 32
泉州六曹新都堂记 / 32
片言折狱论 / 34
南阳孝子传 / 35
吊汉武帝文 / 36
205 欧阳秬
移陆司勋沔书 / 38
206 欧阳熙
洪州云盖山龙寿院光化大师宝录碑铭 / 40
207 欧阳广
上元宗论边镐书 / 44
208 欧阳玭
野人献日赋 / 45
209 欧阳炯
《花间集》叙 / 47
卷三 宋
301 欧静
《蔡中郎文集》序 / 51
302 欧阳修
欧阳氏谱图序 / 53
先君墓表 / 56
永春县令欧君墓表 / 59
尚书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铭 / 60
论修河第二状 / 62
论救赈江淮饥民札子 / 64
朋党论 / 66
免进《五代史》状 / 67
荐布衣苏洵状 / 67
与高司谏书 / 68
送徐无党南归序 / 71
游鯈亭记 / 72
醉翁亭记 / 73
与范文正公书 / 74
六一居士传 / 75
303 欧阳发
先公事迹 / 77
鄂州武昌县尉欧阳府君墓志铭 / 81,
304 欧阳棐
《集古录目》记 / 83
305 欧阳中立
逍遥堂记 / 84
306 欧阳珣
谱序 / 86
续编谱图序跋 / 86
307 欧阳澈
上皇帝万言书 / 89
上蒋提举书 / 108
308 欧阳忞
《舆地广记》序 / 110
309 欧阳之秀
《律通》自序 / 112
310 欧阳守道
书《欧阳氏族谱》 / 116
重修文忠公祠堂记 / 117
经训堂记 / 119
欧阳监丞祠堂记 / 122
清溪刘武忠公诗集序 / 124
《欧阳生兵书》序 / 126
代人上李守书 / 127
舜祠记 / 130
题邓景州平反录 / 131
辞鹭洲月送书 / 132
送胡童子序 / 134
知非斋记 / 135
张景韶巽斋序 / 137
格斋序 / 138
311 欧阳伋
欧阳谱序 / 139
312 欧阳文龙
荐德亭记 / 141
上江太守检样先生书 / 142
郡学增祀监丞公记 / 144
《绍兴录善集》序 / 146
313 区仕衡
论奸臣误国疏 / 148
奏宰臣矫诏行私朋奸害正疏 / 149
纠集乡兵书 / 151
送穷文 / 152
314 欧阳子荣
《义历续谱》序 / 154
卷四 元
401 欧阳起鸣
王者威眇天下 / 157
学省乎己则智明 / 159
402 欧阳南
修学记 / 161
403 欧阳玄
《防里欧阳氏族谱》序 / 162
进《金史》表 / 163
分宜县官题名记 / 166
逊斋记 / 167
坦明堂记 / 168
族兄南翁文集序 / 169
《吾汶藁》序 / 170
创建黑龙潭庙碑记 / 172
鸡鸣山永宁寺记 / 174
《拯荒事略》序 / 176
自赞 / 176
404 欧阳贞
贫乐斋自赞 / 177
勤斋箴 / 177
卷五 明
501 欧阳焕有
《义历谱》序 / 181
502 欧阳衡
吉水县学校记 / 184
503 欧瑄
黄弼妻唐氏传 / 186
504 欧阳熙
重修櫺星门移置瑞光楼记 / 187
505 欧阳鹏
新修岭北道署记 / 189
通济浮桥记 / 190
506 欧阳旦
重修谯楼记 / 192
507 欧阳云
《陇西家乘》序 / 194
明故刘处士密庵墓铭 / 195
508 欧阳铎
《庐陵忠节录》序 / 198
惠州府重修儒学记 / 200
《征总册》序 / 202
泰和县补虚查隐记 / 203
举荐遗逸奏状 / 205
江西王府分管府事疏 / 207
后乐园记 / 209
愧吾斋记 / 210
欧阳处士莘夫先生墓志铭 / 211
509 欧绍说
桂阳学田记 / 214
重修桂阳文庙记 / 215
510 欧阳必进
为预处兵后地方以图治安事疏 / 217
511 欧阳渊
伊府长史欧阳汶行状 / 224
512 欧阳德
赠陈司训之常熟序 / 229
送都谏罗君参政山东 / 230
都察院提牢厅题名记 / 231
耐轩卷 / 232
逸斋说 / 234
《屏冈述史录》序 / 234
松岗诗序 / 236家书• 癸已八月朔日 / 238
家书• 乙未十月十六日 / 238
家书• 丙申二月十七日 / 239
513 欧阳重
水部府君讳谷公复葬傅家坑墓志铭 / 240
明故欧阳昭瑞府君墓志铭 / 242
514 欧礼
建名宦乡贤祠记 / 243
郴州筑外城记 / 245
515 欧阳伦
化龙潭庙碑记 / 248
516 欧坤
西泉重修观澜书院记 / 249
《曹氏族谱》序 / 250
517 欧阳诰
通选法以劝庶官 / 252
518 欧阳宗衡
雩都固石之砂图 / 253
519 欧阳一敬
论锦衣缉事识弊 / 254
劾高拱书 / 255
劾齐康疏 / 257
功赏银碗记 / 259
520 欧希稷
郴州修学记 / 261
521 欧阳超
新建乡贤祠记 / 264
522 欧阳鉴
祠录后语 / 266
523 欧阳㬇
柴沟堡城记 / 268
修城记 / 271
武强县修学记 / 273
名宦乡贤祠记 / 279
儒学科第题名记 / 282
儒学岁贡题名记 / 282
澄思堂记 / 283
关王庙赞 / 285
重修城隍庙碑记 / 285
《一廉如水图册》序 / 288
524 欧阳佑
重刊《罗先生文集》序 / 290
525 欧阳谟
重建城南梯云桥记 / 292
《武冈州志》序 / 293
526 欧大任
先君《沙洲先生集目录》序 / 295
《九峰先生集》序 / 296
《思玄堂集》序 / 299
《幔亭集》序 / 300
《卧游集》序 / 301
贻穀堂记 / 304
首蓿园记 / 305
缴回光州多给月俸状 / 307
527 欧阳东凤
《欧阳通谱》序 / 308
《兴化新县志》序 / 309
《晋陵先贤传》自序 / 311
重修东林书院记 / 314
辞两台建坊书 / 317
再辞建坊书 / 318
与王孝先明府书 / 319
讲学对 / 321
528 欧阳洵
社仓记 / 323
529 欧阳濂
演武亭记 / 325
530 欧必元
家虞部公传 / 326
531 欧阳光
重修儒学碑记 / 334
532 欧阳斌元
月食 / 337
533 区龙祯
《容县志》序 / 339
祭乡饮议 / 342
名宦议 / 342
《偶然堂集》序 / 344
重修云霄镇城记 / 345
534 区大伦
祈雨祭河伯 / 346
得雨谢河伯文 / 347
谏神宗皇帝亲郊祀疏 / 347
圣学三劄书 / 350
缉熙圣学疏 / 353
罗定李侯政绩去思碑 / 355
《阳江县志》序 / 356
535 区大相
《前使集》自序 / 359
《后使集》自序 / 360
郡守邻崧陈公奏绩序 / 361
《扶溪谭玄贞族谱》序 / 363
536 欧阳保
《雷州府志》序 / 366
鼎建元魁塔记 / 367
537 欧阳调律
重修青岩山慧日寺记 / 370
538 区□□
《双冈区氏族谱》原序 / 372
539 区怀瑞
《肇庆府志• 艺文志》序 / 375
《肇庆府志• 艺文志• 书目》序 / 376
张诩《宋包孝肃公新祠记》跋 / 377
送阳春郭侯转涪州守序 / 377
郡大夫陆公卓最录序 / 379
540 区金龙
祭司徒区先生文 / 382
541 欧俊
《博铺欧氏族谱》序 / 384
542 区缙
高要尹陈公祠记 / 386
543 欧阳铉
《野获园集》自序 / 388
544 欧阳振鹭
马停桥记 / 389
545 欧阳瑾
杨侯遗爱祠记 / 390
陈景玄先生文集序 / 392
《南岳古九仙观九仙传》序 / 394
546 欧光宸
《博铺欧氏族谱》序 / 395
碧溪公小传 / 396
怀溪公小传 / 397
卷六 清
601 欧阳主生
重修《吉安府志》附言 / 401
602 区简臣
《高明县志》序 / 403
603 欧阳齐
永赖堤记 / 405
604 欧阳钟
紫云峰赋 / 407
605 欧阳方曜
重修白鹿禅院碑记 / 409
606 欧阳天杰
《憨梦吟》自序 / 411
607 欧阳梦麐
复座师程焦鹿先生书 / 412
答江州文允言书 / 413
与友人论文书 / 414
竹园主人传 / 414
林卉公去思碑记 / 416
608 欧阳鹤龄
游三叠泉记 / 419
609 欧阳嶙
重修文庙序 / 421
610 欧阳日章
尚侯去思亭记 / 423
611 欧阳瑾
请赦逆词株连疏 / 424
重修辽阳州庙学碑记 / 426
《胡氏族谱》序 / 428
612 欧阳永裿
敦节俭条约 / 431
烈女凤姐墓碑 / 434
重修河陕汝道公署记 / 435
《嵩县志》序 / 436
《吉安府志》序 / 439
613 欧阳镐
读书安禅寺记 / 442
614 欧廷玑
粤西昭州欧氏世系 / 433
615 欧树恕
《平阳系谱》序 / 444
《平阳世谱》跋 / 446
616 欧阳柱
萧锦堂公墓铭 / 448
617 欧苏
《霭楼剩览》自序 / 451
618 欧阳厚均
《岳麓诗文钞》序 / 453
《岳麓课艺初集》序 / 453
《蕉窗录》序 / 455
619 欧阳纯
周翼三八秩寿序 / 457
620 欧阳衡
《宁国府志》序 / 459
重刊《欧阳文忠公全集》叙略 / 460
621 欧阳棨
重刊《欧阳文忠公全集》跋 / 462
《重刊周益国文忠公集》叙略 / 462
622 欧阳莲
《平远县志》跋 / 465
623 欧阳泉
《来安县志》跋 / 467
欧阳省堂点勘记 / 468
624 欧阳楷
《欧阳氏谱》序 / 469
625 欧阳铿
修建北塔记 / 470
626 欧阳垣
《嘉量细草》自叙 / 471
《孔子生日考》自序 / 472
627 欧阳堪善
正议大夫欧阳秀墓碑记 / 474
628 欧阳兆熊
寄马悔初广文 / 476
与毛西垣孝廉 / 477
《重刊黄氏医书》序 / 478
《王船山先生年谱》序 / 480
王船山先生轶事 / 482
癸巳县试 / 483
新宁陈某 / 484
629 欧阳勋
答郭庶常师书 / 487
赠吴南平先生之浏阳校官序 / 488
630 欧阳允恭
欧阳坟寺兴讼判决碑 / 490
631 欧阳崇仁
日新堂记 / 493
632 欧阳朗山
自惭说 / 495
633 欧阳泽闿
莲桥修禊图记 / 497
崇德书院记 / 498
佳士园记 / 499
城南重建文昌阁并添设泠南书院记 / 500
634 欧国光
平阳家世系言 / 502
635 欧维屏
欧氏五属祠世系序 / 503
636 欧阳云
敬陈管见疏 / 505
637 欧阳利见
《金鸡谈荟》自序 / 509
复何制军函 / 510
上李傅相 / 511
自然炮台碑记 / 513
638 欧阳书
《聊草诗集》自叙 / 515
639 欧阳宾
《聊草诗集》跋 / 516
640 欧阳钧
《聊草诗集》跋 / 517
641 欧阳骏
《万安县志》序 / 518
十二都九贤祠社举记 / 519
642 欧阳霖
《叶县志》序 / 522
《叶县志• 艺文志》序 / 524
高文通祠碑记 / 525
643 欧阳恩霖
《临湘县志》序 / 527
644 欧樾华
《韶州府志》序 / 529
《曲江县志》序 / 530
645 欧阳曙
补修《湄潭县志》序 / 532
储公祠记 / 533
646 欧阳述
三村探桃并记 / 535
647 欧阳钦曾
《恭简公奏稿》序 / 537
648 区大安
创建菁莪书院序 / 539
649 欧阳翘
《亦拙诗草》序 / 541
650 欧阳柄荣
备夷策 / 542
651 欧阳熙
张翰卿夫子教思碑记 / 547
652 欧阳钜源
《官场现形记》叙 / 550
653 欧阳昱
《见闻琐录》自序 / 555
盐丁苦 / 555
马江战事始末 / 557
654 区瑞文
《双冈区氏族谱》原序/ 563
655 欧阳中鹄
致谭嗣同书 / 565
致谭嗣同、黄乃裳书 / 567
致唐才常书 / 568
656 欧阳成
南云精舍日记(三则) / 569
657 欧阳□□
《白沂欧阳三修族谱• 遗翰志》序/ 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