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寺碑
盖闻不生不灭,圆照偏知;无去无来,冥机虚寂。言语既穷,心行迹断。利见鹿苑,兴捅诱之权;倚迹鹫山,导汲引之路。一音称物,随类得解;三达教阐,迷途自识。慧日骞幽,法雨遐济。德畅忍土,是谓能仁。然喻月譬镜,宜有隐显;仿佛宗极,仰资图铸。道冠域中,金刚为大。故神塔涌见,灵相望先。
有昙比邱,俗姓竺氏,本为赵将,知若器之难安,悟浮生之易尽。以荣利为桎梏,视名闻为羁绊。屏弃喧哓,专修冥寂。虚舟触远,津度罕概。玄风独扇,息心无侣。匡阜北岭,地接层峰。日月之所萦回,云雾之所蒸液。激白水于紫霄,照离晖于石镜。南瞻五岭,北睇九州。贞遁忘归,幽栖是卜。法师秉心萃止,负锡来仪,树宇山间,游情梵表,及迁即化,藉草岩间。
有息慈慧永,河内繁氏,高足称首,人师物匹。仪无虚位,理必渊湮。服道御身,宏善备物。形性两忘,冤亲等观。故异香入室,猛兽驯阶。绍修主业,安禅结宇。晋光禄卿浔阳陶范,慕彼清声,游兹胜地。崇信正道,拥篲式闾[1]。为出俗之藩蓠,为入室之榯欐[2]。兴建佛寺,缔构伽蓝[3]。指景瞻星,鸠徒揆日,薙草开林,增卑架巘[4],夷峻筑台,疏峦抗殿,长廊绕涧,斜砌环池,冬燠夏凉,经行毕备,命曰西林。是岁太和之一年(227),永公化缘将尽,曾无忧生之嗟;冥照幽通,岂若逆旅之舍?其日山房晦寂,侧塞幡花,洞户疑深,铿锵音乐,欢喜合掌,奄然终谢,年八十三。法师运载群品,舟梁大法,翾羽蠢族,咸知缔向。贾远法师,德高人师,道被幽冥,能屈万乘之尊,申其再三之敬。相望江海,独在伊人。言发响依,契同符合。自尔戒定,接式龙象[5],咸泊感不虚,至切有归焉。但年代摧薄,寺宇凋敝。
梁天监三年(504),有恩律师,聿来憩止,抡葺道场。大隋握镜,天下文明。慧达禅师,太原王氏,廓六度以为津,构四禅以为室。世归至德,物仰高韵。为善终日,匪惮劬劳。自东徂西,兴建佛事。爰自金城,至于淮水,亘陆遵渚,莫匪教门。宅古栖空,因心自远。虚室生白,房栊引霭。四部翘诚,头目顶礼。禅师报云,欲道场营建,七间重阁。劝募之侣,咸百其诚。以大业二年(606),爰戒匠人,匪日斯就,逶迤飞阁,秀出干霄,延袤层轩,俯视无地。炉香与峰云共郁,钟声与幽谷合响。有顷,达公欲往长沙,模写瑞像,及刻优填王像。即轻举扁舟,俄而旋返。所造法身,光相殊特,势超镕楷,功逾琢磨,丹雘竞姿,紫铣争耀,力虽人就,妙乃神输。大业七年(611),达公寂灭。次有东林道生法师,树明因于往劫,袭慧果于今生,忘已济物,纂修厥绪。寺僧智正等,以树道风于长世,诒德范于来业,莫若勒兹绀碣,题以元碑,寓言雕篆,稽首作领,乃为铭曰:
二仪肇判[6],万品流形。□爱烦恼,缤纷靡宁。三彰四倒,瘝惑焦明。十缠九结,宠辱相惊。邅回三界,轮环四生。欲流长骛,薪火不停。谁其拯物,独有能仁。纡情纡识,即果明因。开方便门,示彼元津。雨大法雨,洗涤深尘。佛日虽隐,宏道在人。爰有开士,粤来萃止。铲迹销声,为法忘已。置想依空,求真得理。异人载挺,大法舟航。希踪祇树,标建道场。披蓁剪棘,抗陆游梁。切汉干霄,含星浴日。岩谷虚静,树林闲谧。宴坐经行,道粮权实。法门无二,义揆归一。总驾大乘,始终竟毕。像教有形,取诸相质。灵宇方固,金刚不迁。希彝至道,缅邈遐年。须弥有尽,法炬长燃。咸慕偈赞,敬勒雕镌。
(《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1]拥篲式闾:拥篲,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式闾,车过里门,人立车中,俯凭车轼,表示敬意。
[2]榯欐:梁木。
[3]伽蓝: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
[4]巘:大山上的小山。
[5]龙象:高僧。
[6]肇判:初分。
【疏解】《西林寺碑》大业十三年(617)立于庐山,与《大唐宗圣观记》,一道观,一僧寺,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温公墓志
公讳彦博,字大临,□□太原祁人也。其先分土于晋,勤王□□□□书社于温,乃□□于韩魏,□其鸿魏,载德流其茂社。是以魏图伊□,曼基驰龚黄[1]之□,□□多故,太真□□□之绩。永言盛烈,可胜言哉。祖裕,魏太中大夫。澄波万顷,竦岩千仞,屈迹中□□□□□□□□□□□□□□□□,皇朝赠魏州诸军事魏州剌史。文为德表,范为士则,荣被幽泉,芳流惇史。
公陶皇灵之正气,体生民之上姿,因心而齐曾闵[2],抗迹而偶扬墨[3]。行之所践,比一乡而靡贵;言之所应,逾千年其如响。下帷纵志,含□擅奇,采学肆之珠玉,价倍梁楚;伐翰林之杞梓,材高廊庙。临川永叹,望古遐想。讥沮溺之长勤,陋晏管之底绩。是以屈已成务之规,肇于傅岩[4]之下;经国应变之术,得于圯桥[5]之上。岂唯马况清□阳之器小,桓彝□叔通鉴称季野之名高而已哉!
隋开皇中,有诏举士,公首应嘉招,以对策高第,□□礼省,寻除通事舍人。敷纳青蒲[6],雍容丹陛,冕旒悦其音旨,搢绅美其风标。以艰忧去官,俄夺情起复旧职。属炀帝巡历六合,征伐八荒,鹰扬之将载驰,凤举之使结□。公伏轼辽左,则夷貊革心;张□蓟北,则奸冗改过。亦如傅介[7]之四楼兰,果胜之静勃海也。既而火运告谢,天历有归,下车而弘大道,当扆而隆至治。兆发螭龙,轶有周之得士;赏穷带砺,迈炎汉之畴庸。乃授公上柱国幽州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征为中书舍人,迁侍郎。昔士季智谋,无闻德行之美;孟阳辞藻,非有政事之才。兼之者,公也。久之,出为行军长史。属胡骑蚁集,穹庐蝟起,合围过于百重,在危侔于七日,类回溪之垂翅[8],若肴陵之丧师[9]。张拳大泽,耻怀少卿之志;茹毛穷海,终全子卿之节。圣上丕承景业,惟新宝命,求衣[10]切于中夜,思治劳于日昃。徵随会于秦国,将寄盐梅[11];召张裔于吴朝,方资启沃[12]。□乘获反,驰燕越之高衢;和璧既归,增秦赵之重价。除雍州治中、检校尚书吏部侍郎。未几,复为中书侍郎,迁御史大夫。
□□□□□上,庶寮哀恸于下,虽魏惜景兴,晋悲子若,不是过焉。敕遣民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尚书工部侍郎卢义恭监护丧事,又遣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杜正伦持节吊祭。又赐以秘器[13]及茔地一区,并立碑记德行,前後赙赠二千,丧葬所须,并令官给。诏遣尚书礼部侍郎令狐德棻、水部郎中□文纪持节,册赠特进,谥曰恭公,礼也。粤以其年十月廿二日,陪葬于昭陵侧之东所。悲哉逝水,□矣夜台,惧岸谷[14]之或迁,怀金石之可久。式昭盛德,永播遗音。其词曰:
江之永矣,发自长源。族之茂矣,肇自高门。摐金[15]帝宅,拾芥礼园。世禄不朽,德音若存。猗欤令范,鉴锵□韵。资孝为忠,移友于信。如彼琬姿,照庑流润。如彼骥騄[16],籋[17]云表骏。爰初仕进,莫展风力。若鸿斯磐,如鸾集棘。虽居下位,逶迤退食。虽在乱朝,好是正直。河图表瑞,捧日高骧。提衡底绩,执法铭常。近追辞第,远慕循墙。循墙伊何?鸣谦是则。辞第伊何?克己表德。彝章有序,徽音允塞。方齐召南,遽侔鲁北。秦殒奄息,百身靡期。晋且士会,九京是思。美矣遗烈,眇若共时。宸居震悼,庶□涟世。轘辕[18]超忽,太华[19]迢遰。□背洛浦,□临渭汭。望尽□川,悲生容卫。空馀□德,腾芳亿载。
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撰并书。
(《唐代墓志汇编•贞观五二》)
[1]龚黄:汉循吏龚遂与黄霸的并称,泛指循吏。
[2]曾闵:曾参与闵损(闵子骞)的并称。皆孔子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3]扬墨:战国时杨朱与墨翟的并称。
[4]傅岩:殷相傅说曾隐于傅岩,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5]圯桥:指秦末张良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
[6]青蒲:指天子内庭。
[7]傅介:傅介子,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人。西汉大臣。
[8]回溪之垂翅:《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9]肴陵之丧师:晋秦肴之战。
[10]求衣:索衣,指起床。《汉书·邹阳传》:“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颜师古注引臣瓒曰:“文帝入关而立,以天下多难,故乃寒心战慄,未明而起。”
[11]盐梅:盐味咸,梅味酸,均为调味所需。也比喻国家所需的贤才。
[12]启沃:《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孔颖达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后因以“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13]秘器:棺材。
[14]岸谷:高深的山谷。
[15]摐金:摐,chuāng,敲击。撞击金属乐器。
[16]骥騄:良马。
[17]籋:古通“蹑”,踏。
[18]轘辕:轘辕山,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巩县西南,登封县西北,山路环曲夺险,古称轘辕道。
[19]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在陕西省华阴县南,因其西有少华山,故称太华。
【疏解】墓志高度评价温彦博(574-637)的一生,尤其赞扬他被突厥俘虏后坚贞不屈的精神。
女子苏玉华墓志铭
女子玉华,盖洗马苏君之季女也。夫其瑶姿外照,蕙性内芳,体备幽闲,动合礼则,既娴习于图史,且留连于音律,以故名霭兰闺,声绵梓里。夫何美质,降年不永,竟致夭殁,春秋十有五焉。以大唐武德二年(619)五月九日,终于居德里之第。即以其月之廿有五日,葬之于京兆之神和原。悲欤!天乎不臧[1],曾靡降福,天道何昧,竟贻斯殃。谅岂有违,芳龄永逝;悼以长往,终天无期。鸣呼哀哉!乃为铭其墓。铭曰:
玉碎兮珠焚,风悲兮日曛。问天兮无言,永绝兮音尘。善可纪兮慧绝伦,严霜降兮值芳春。丹旐[2]飞兮泪沾巾,千秋万世兮哀无垠。
(《唐文拾遗》卷十四)
[1]臧:好的,美好的,善良的。
[2]丹旐:丹旌,旧时出丧所用的红色铭旌。
【疏解】一位十五岁少女的墓志铭,写得富有感情。
用笔论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兹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书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1]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裣衽而言曰:“仆庸琐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至如天挺功力,诚如大夫之说,用笔之趣,请闻其说。”
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余自少及长,凝精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间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余用笔之妙也。”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
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
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
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
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2]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黏才把[3],缓绁徐收。梯[4]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5]而嶱嶫[6],丽则绮靡而清遒[7]。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鹭之沈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纸棱,撆[8]捩窈绍。务在矜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烂烂,复趢连[9]而埽撩[10]。方圆上下而相副,终始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11]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12]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
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1]天挺:天生卓越超拔。
[2]缓颊:婉转。
[3]钩黏才把:钩,钩索义理。钩黏,深入探研。才,通”载”。把,掌握。
[4]梯:导致事故的因由,指笔。
[5]啒吻:疑为“崛岉”二字之误。崛岉,高耸屹立貌。
[6]嶱嶫:kěyè,高峻。
[7]清遒:清新有力。
[8]撆:撇。
[9]趢连:“趢”字疑为”逮”字之误。逮,及,也就是连的意思。
[10]埽撩:埽,弃,作散解。撩,理,拢取物为撩。按文乃既散又合之意。
[11]畎浍:田间小沟。
[12]钟张:钟繇,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张芝,字伯英,东汉时书法家。
【疏解】本文借“翰林善书大夫”与“寮故无名公子”的对话,阐明书法用笔的体会,令人叹绝。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1]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则形枯;复不可肥,肥则质浊。详细缓临,自然备体。此字学要妙处。
贞观六年(632)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
[1]欹:古同“攲”,倾斜。
【疏解】这是给写善奴的书法秘诀。文虽短,意实深。凝神静虑之后,叮嘱四“不可”,强调的是书写时应具的心态,这样,才能做到“细详缓临,自然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