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植,曾署宣德郎,行右卫录事参军。开元八年(720)在世。
大唐故信安县主元府君墓志并序
县主[1]陇西狄道人。曾祖神尧皇帝,祖文武圣皇帝,吴王恪第四女,今上[2]之堂姑也。□□睿族,肇迹于殷时;凤翥龙兴,克昌于明代。远则垂芳万古,近则启圣千龄。国史为详,斯可略而称也。 昔文帝升遐之后,高宗践位之初,吴王以英杰亲贤,□为权臣所疾,谗言罔极,非命而薨[3]。县主年未胜□,夙□凶悯,竹园无托,桂苑幽居,陪奉献陵,多历年所。既而承芳蕙圃,毓德椒宫,体质柔明,神情敏畅,巧艺穷于篡组,言行合于箴规。永昌元年(689)降归元氏,朝恩有典,宠命是加,封信安县主,食邑一千户。 元公讳思忠,字献直,河南洛阳人也,后魏景穆帝之八代孙。曾祖义全,历官至巴州剌史。祖父,并州大都督录事参军。父仁虔,累迁拜持节毫州诸军事,叠州剌史。岷山万彻,巴水三回,祖德载扬,孙谋克嗣,莫不声高理华,誉重循良,总录蕃条[4],萧绩军事。公门承黻冕[5],德茂珪璋[6]。志节贞坚,风仪朗润。高材博识,好学多闻。式呈丹穴[7]之姿,请备黑衣[8]之数。观光调选,授集州司仓参军。岁满言归,拜虢州卢氏县令,寻迁滑州灵昌县令。滑台新邑,虢全名川。铜黑光临,弦歌善政。放密鲁,代有其人。嗟乎!兴善无征,辅仁终爽,降年不永,寝疾逾旬。大足元年(701)四月十一日,卒于洛阳之惠和里私第,时年五十四。 昔恭伯蚤死,其妻有守义之诗;而元氏先终,县主结靡他之志。易锦茵以苫席,代罗帱以素帷。感时序之不留,痛存亡之永诀。悲忧既积,风气便侵,卧疾闺门,十有馀载。克宣妇道,尤着母仪,训有遗孤,咸成秀彦。开元三祀(715),犹子承恩,先封嗣吴王,其年加实封三百户。县主以皇家懿亲,位列诸姑,特奉纶言,令分侄封。义深优厚,泽及亲亲。故得汤沐增荣,室家丰润,积善馀庆,斯之谓欤。悲夫!月掩恒娥,星沉婺女[9]。长生之枕,徒有其名;延寿之杯,从兹不实。以开元四年(716)十月二十三日,沉痼所增,薨于河南之尚贤里弟,春秋六十九。即以五年(717)八月五日合葬于河南县金谷乡石城里之原,礼也。邙山后据,开塞前临。见河洛之交流,望嵩岳之峻极。诗所谓“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者也。 长子永康陵丞守一,次子河南府新安县尉瓘,少子邠王府掾瓌等,悲缠陟屺[10],痛结过庭[11]。闻一失而增哀,瞻九原而永慕。将恐佳城郁郁,滕公之室[12]或开;双表岩岩,戴侯之坟[13]无纪。遂勒他山之石,申其罔极之怀。命植为铭,敢揭休懿。其词曰:
玄源濬邈,睿派灵长。烝哉我祖,龙飞凤翔。一戎大定,六合殷昌。无思不□,□□□□,于穆天人,英才秀出。花萼亲懿,股肱匡弼。谁谓权臣,潜谋□□□□□□□□□□,诞兹贤淑,托质宫闱。夭桃美茂,秾李芳菲。服其奇服,衣□□□□□□□□□□□。言归伊何,诸侯之子。魏兴元族,鄣乎国史。门袭簪缨,□□□□□□□□□□□□。良人永逝,悲兮昔岁。淑媛长辞,哀哉此时。韦殊□□□□□□□□□□□□□□。近倚邙山,凌临宛洛。卜其宅兆,此焉攸□□□□□□□□□□□□□□□□□。
(《全唐文补遗》第一集)
[1]县主:唐代亲王的女儿。 [2]今上:当今皇帝,即唐玄宗李隆基。 [3]非命而薨:永徽四年(653),李恪赐死。 [4]蕃条:同“藩条”。汉代州刺史以六条考察州郡官吏,后因以指刺史之职。 [5]黻冕:古时祭服。 [6]珪璋: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 [7]丹穴: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后以“丹穴”为凤凰的代称。 [8]黑衣:战国赵王宫宿卫常穿黑衣,故指宫廷侍卫。 [9]婺女:星宿名,即女宿。又名须女,务女。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之第三宿,有星四颗。 [10]陟屺:《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郑玄笺:“此又思母之戒,而登屺山而望也。”后因以“陟屺”为思念母亲之典。 [11]过庭:《论语》:“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12]滕公之室:夏侯婴,汝阴文侯,又称滕公西汉开国功臣。驾至东都门,马鸣拘不肯前,以足刨地,使士卒掘马所刨地,得石椁,以烛照之,有铭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见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 [13]戴侯之坟:许广汉,汉宣帝刘询皇后父,卒谥戴侯,葬于杜陵(西汉皇帝陵园)南园旁。
【疏解】墓铭所志,是一位特殊人物,她父亲是吴王李恪,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祖是唐高祖李渊,本身又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堂姑。她六岁时父亲赐死,四个兄弟流放岭南,自己则幽居桂苑,陪奉献陵(唐高祖陵寝),直到四十二岁才得以受封县主,其中有诸多的政治隐情。既要记录曲折悲惨的一生,又不能触犯当时的忌讳,以巧妙的笔法,留下了足以让人想像的空间。
大唐故正议大夫使持节武州 诸军事行武州剌史上柱国公孙府君墓志
公讳思观,其先辽西襄平人,家代因官,居于河洛。有熊氏[1]之华胄,跃马帝[2]之芳宗。贤哲磊落而挺生,将相参差而间出。览诸前史,可得详焉。曾祖信,隋左卫中郎将。祖雄,皇朝左武侯中郎将、右卫将军。父□表,历官至湖州武康县令。门传鲠义,代有烈光。或位总六军,或政称三善。文武之道不坠,弓冶之业[3]逾昌。公早□英名,夙标奇操,外宣刚毅,内蕴谟猷。宿卫殿廊,年才弱冠。长寿初祀(692),制令搜□。公以武艺超伦,其年擢第,勅授翊麾校尉、行右金吾卫左司戈。二年(693)恩制加阶,授致果副尉,行本任。万岁登封元年(696)改授昭武校尉、行左监门卫左中侯。寻以匈奴作梗,充清边西道前军押官。陈力戎行,频摧虏寇。荣旋命赏,授游击将军,累勋至上柱国。圣历元年(698),迁右武威卫怀州武德府左果毅都尉员外置同正员。二年(699)三月廿四日奉敕配左羽林宿卫。三年(700)四月四日制加宁远将军。四年(701)十一月十四日迁左鹰扬卫、陕州河北府折冲都尉,依旧左羽林宿卫押飞骑上下。神龙元年(705)中宗践祚,加阶依本官。二年(706)四月十六日制授明威将军、守右武卫洛州怀音府折冲都尉,录并如故。其年十一月廿九日制加壮武将军守本职,仍通郎将士下。景龙元年(707)十二月廿八日加忠武将军,馀如故。唐隆元年(710)七月十日迁正议大夫、行胜州长史、兼充东授降城副使,仍驰驿发遣。开元三年(715)五月十三日制迁使持节武州诸军事、行武州剠史,勋散如故。 惟公忠清徇节,言行修身。乡曲之誉见推,警卫之劳斯著。由是频司禁旅,历践华班。入则侍奉阶墀,出则肃清边徼。荣随岁久,庆赖时新。佐理安边,干略闻于胜部;宣条驭俗,善政称于武都。昔廉范[4]当官,抚以恩信;吴资[5]在郡,屡获丰年。方之于公,前后而已。呜呼哀哉,粤开元七年(719)十一月十一日,遘疾终于位,春秋六十有五。即以八年(720)三月十九日,归葬于河南县金谷乡之北原,礼也。长子仪州龙城府别将暹,次子炅、昌、旻等,痛深衔恤,哀切茹荼。道无改于三年,葬有期于五□。思传不朽,爰作是铭。其词曰:
蔚彼灵苗,广兹洪胤[6]。门兴绂冕,代多贤俊。惟祖惟曾,金明玉润。猗欤我考,政宣恩信。 公之挺秀,作德日休。岩廊[7]侍奉,禁御陪游。倜傥无竞,莫威罕俦。既从军旅,亦克虔刘[8]。 增以宠章,历迁荣秩。爰从半刺[9],擢升连率。寄重宣风,拜膺驰驲[10]。清节拔俗,尤崇政术。 年龄茬苒,松栢凋伤。恨起临穴,悲缠怀梁。青鸟启兆,飞乌来翔。形神永逝,地久天长。
[1]有熊氏:黄帝被认为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他生于轩辕之丘,号有熊氏、姓公孙,五帝之一。 [2]跃马帝: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字子阳,王莽时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更始起兵后他自恃地险众附,在蜀地自立为天子。晋左思作《蜀都赋》,有“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语。 [3]弓冶之业: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语本《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4]廉范:赵将廉颇后嗣,东汉云中郡守。 [5]吴资:东汉末年吕布部下济阴太守。 [6]洪胤:王侯贵族的后代。 [7]岩廊:高峻的廊庑,借指朝廷。 [8]虔刘:劫掠;杀戮。 [9]半刺:指州郡长官下属的官吏,如长史、别驾、通判等。 [10]驰驲:驾乘驿马疾行。
【疏解】墓志称公孙思观为“有熊氏之华胄,跃马帝之芳宗”,将割据益州称帝十二年的公孙述与黄帝并称,表现了与众不同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