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亲组织 三欧名人 三欧名产 三欧名企 三欧古迹 阙里史话 三欧视频 三欧联谊 三欧文化  
  全球分会:中国 | 美国 | 新加波
   公告栏     您是第 634042位访客
关于召开第四届恳亲大会的通知
各地分会: 为进一步密切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的友谊和联系,回顾总结过去八年宗亲联谊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按照《章程》进行换届,讨论部署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召开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第四届恳亲大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会时间地点:2023 年 10 月 6 日·新加坡金门会馆 二、大会议程安排: (一)新加坡政府官员或新加坡欧阳公会宗贤致欢迎辞 (二)欧建勇会长作《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三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三)欧阳秉乾宗贤作《世界三欧文化研究会工作报告》 (四)欧阳炳华宗贤作《世界三欧宗亲企业家联合会工作报告》 (五)欧阳小萱宗贤作《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对外联络工作报告》 (六)与会宗贤代表发言(分会申请、秘书处确定,每人 5 分钟左右) (七)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委员会班子组成人员推选表决 1、讨论通过《大会推选办法》 2、讨论通过《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第四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3、举手表决通过第四届委员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人选;宣布永远名誉会长、名誉会长、名誉副会长名单和文化研究会会长、副会长,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副会长,对外联络部部长、副部长名单 (八)新当选会长讲话 三、参加会议对象: (一)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总会及各省分会负责人。 (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三欧(欧、欧阳、区)宗亲代表。 大陆的参会人员,由总会秘书处统一指定和通知;世界各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包括台北、台中、高雄和金门县欧厝基金会)的宗亲代表,由总会对外联络部确定和邀请。 四、注意事项: 参加本次大会的宗亲代表,可组成旅游团委托旅行社出行,在参加宗亲活动的前后,参加新马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考察活动 10 月 6 日为大会统一安排时间。食物10:00-12:30举行世界三欧第四届恳亲大会;晚上 6:30,参加庆祝新加坡欧阳公会成立30年活动。 其它时间均可交由旅行社安排。 五、联系方式: (一)总会秘书处(大陆福建、广西): 欧 建 勇 手机 13960803656 欧阳秉乾 手机 18006065193 139600962090 区 太 庄 手机 13100528888 (二)总会对外联络部(新加坡): 欧阳小萱 手机 0065 81816000 其他 0065 92726670 欧阳彦发 手机 0065 93880319 世界三欧(欧、欧阳、区)宗亲联谊会 二○二三年七月十五日 《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严正声明
《中华欧氏总谱》编委会各省分会:   近日,广东区氏宗亲区家驹在多个微信群和“三欧QQ群”里散发“论《中华欧氏总谱》编者之胡言乱语”的长帖,枉顾史实、断章取义,以偏概全、颠倒是非,妄称“唐宋两代之前的官方韵书,只有区姓,没有欧姓,也没有欧阳姓”,谬说“欧姓人物到了明朝才始见于史册”、“只有明清版本才逐渐出现欧冶子的记载”、“宋代之前至春秋没有一个欧姓”……这些胡编乱造的言论,引起了各地宗亲强烈的不满和无比的愤慨。   中华欧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个论断是有确凿的史籍为根据的。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和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纂》等著名的姓氏史籍,都对欧姓有明确的记载。单就宋代及宋之前史籍与出土文物记载的欧姓人物来说,即有春秋时期的欧冶子,战国时期的欧姚,秦代迁陵县出土木牍上记载的县丞欧,内蒙出土汉代居然竹简中的骍北亭长欧、欧威,东汉的欧宝,唐初的欧哲,五代十国的欧宏练,北宋的欧尚南、欧大权、欧大郎、欧庆、欧世英,南宋的欧赓、欧宬、欧道、欧质、欧廷显。欧氏族谱上记载的宋代之前的欧氏名人就更多,仅衡东积堡欧氏族谱记载汉代欧氏主体未改区氏之前的人物就有20多位。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力地证明了宋代及宋之前欧氏家族和欧姓人物的真实存在。此外,区家驹的“唐宋两代……也没有欧阳姓”的说法,也是极为荒谬的。唐代的欧阳询、北宋的欧阳修,难道不是姓欧阳吗?宗亲们一致认为,区家驹不是不懂得历史,而是蓄意捣乱、混淆黑白、制造是非,误导不明就里的宗亲对欧氏历史渊源、发展衍续、脉系支派的认知信息,挑起内部纷争,以实现他“区氏老大”的不轨图谋,干挠《中华欧氏总谱》的编纂工作,其不良居心和险恶用意昭然若揭。各地宗亲强烈要求《总谱》编委会正本清源,严厉谴责区家驹的不法言行,彻底肃清其流毒,让那些居心叵测、心怀鬼胎的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可以容身!   为此,《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郑重声明: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区家驹的言论纯属混淆黑白的无稽之谈;其个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所产生的不良恶果,主动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无条件接受所有道义上的谴责!   我们严厉警告那些妄自尊大、胡乱编造历史,蓄意制造矛盾、企图挑起内部纷争,处心积虑做着“区氏衍出三欧”黄粱美梦的人,还是悬崖勒马为好,否则,多行不义必自毙,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反落下个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我们呼吁广大欧氏宗亲,紧密地团结在《总谱》编委会的周围,深入揭批区家驹错误言行所带来的危害,进一步肃清其流毒,不断推进《中华欧氏总谱》的编纂工作,上慰历代祖宗,下励万世后昆!                                《中华欧氏总谱》编纂委员会                                二O一九年四月十二日 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组织架构

世界三欧(欧 欧阳 区)笫三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
(2016年10月16日通过)
永远荣誉会长:欧太明(澳洲),欧阳健(江西)
会 长:欧建勇(福建)
常务副会长:欧阳秉乾(福建)、欧泽荃、欧贤东(龙岩)、区太庄 (广西)
名誉会长:欧代明(湖南),欧阳发(深圳),欧炼明(漳州), 欧 雷(北京),欧阳标(广东),欧继陶(海南),欧家同(云南),欧阳浩(深圳),欧达富(南宁),欧育祯(南宁),欧巨文(广西),欧国林(广西),欧金最(莆田),欧阳包(江西),欧明俊(安徽),欧阳柳青(武汉),欧阳金财(长沙),欧阳利和(云南),欧 敏(深圳),欧阳兴荣(深圳),欧振发(郴州),欧启胜(南平),欧其胜(福州),欧阳彦兴(台湾),欧阳金庵(台湾),欧茂昌(泰国),欧明萍(新加坡),欧阳小萍(漳州),欧阳小萱(新加坡),欧安彦(贵州),欧曼琛(海南),欧礼锦(深圳),欧水兴(深圳),欧阳金谷(广东),欧国金(福清),欧阳长庚(漳州),欧太忠(澳大利亚),欧鸿章(山东),欧燕燕(重庆),欧进添(龙岩),欧炳祥(深圳),欧阳可章(河源)。
副会长:欧阳炳华(北京),欧世忠(广西),欧阳潮(甘肃),欧阳亦渺(温州),欧汉杰(湛江),欧阳德志(武汉),欧阳爱国(江西),欧阳闯海(郴州),欧阳华春(九江),欧阳炳穗(宁德),欧阳文全(漳州),欧阳盛水(厦门),欧阳景明(泉州),欧阳名仕(泉州),欧先进(海南),欧阳少庄(湖南),欧长胜(贵州),欧胜吉(深圳),欧泰星(福清),欧建明(厦门),欧孝彪(海南),区 伍(茂名),区定雄(茂名),欧阳效元(韶关),欧阳章柱(郴州),欧阳才汉(四川),欧如法(北京),欧阳传(东莞),欧孝明(福州),欧国顺(福州),欧孝忠(南平),欧俄中(泰顺),欧阳昆旺(温州),欧文生(漳州),欧霖杰(福州),欧吉胜(南宁),欧继昌(海南),欧阳龙山(漳州),欧仁明(莆田),欧官行(邯郸),欧阳秋泉(河源),欧启程(尤溪),欧 明(广西),欧毓润(广西),欧培荣(广西),欧达卓(广西),欧阳海波(贵州)。
联谊会下设:
秘书处
秘书长:欧泽荃
副秘书长:欧贤东 欧文俊 欧如法 欧阳治民 欧阳盛水 区家驹 欧振发 欧阳梦帝 欧永健 欧阳剑斌欧达宁
三欧文化研究会
名誉会长:欧建勇,欧代明,欧阳金谷
会长:欧阳秉乾(兼)
常务副会长:欧泽荃,欧贤东,欧雷,欧阳爱国,欧阳资海,欧阳盛水
副会长:欧阳健(福建),欧继陶(海南),欧巨文(广西),欧明俊(福州),区锦棠(广州丿,欧阳家才(河源),欧阳梦帝(甘肃),欧阳钦水(三明),欧阳治民(温州),欧国顺(福州),欧春哲(上海),区定雄(茂名丿,欧世会(贵州) 欧金林(湖南),区家驹(香港)
三欧企业家商会
荣誉会长 :欧建勇 欧阳秉乾 欧泽荃 欧贤东 欧阳兴荣
会长:欧阳炳华(兼)
执行会长 :(待确定)
秘书长 :欧如法
副秘书长 :欧阳盛水
常务副会长 :欧阳华春(九江) 欧阳闯海(郴州) 欧世忠(南宁) 欧建明(厦门)
副会长 :欧阳潮(甘肃) 欧吉胜(南宁) 欧先进(海南) 欧阳海鸰(深圳) 区伍(茂名) 阳恒(东莞) 区宗泽(佛山) 区润伟(佛山) 欧文生(漳州) 欧阳文全(厦门) 欧阳名仕(晋江) 欧阳景明(南安) 欧阳炳穂(福鼎) 欧阳龙山(漳州),欧阳亦渺(温州) 欧阳昆旺(温州) 欧阳德志(武汉) 欧阳昆森(温州) 欧阳才汉(四川) 欧阳剑斌(东莞) 欧阳海波(贵州) 欧燕燕(重庆),欧阳锦城(东莞) 欧阳锦城(从化) 欧孝明(福清) 欧孝忠(南平) 欧孝震(东莞) 欧阳效元(韶关) 欧阳学(湖北) 欧忠华(三明)
(以上人员未全,待有合适人选后可继续补增,力求覆盖所有三欧宗亲地区)
对外联络部
部 长: 欧锦胜(北京)
副部长: 欧阳小萍(漳州) 欧阳小萱(新加坡)

   三欧功德
部分最新捐款
  世界三欧宗亲联谊会网站管理人员
总 负 责:欧建勇
责任编辑:欧泽荃 欧阳鹏 欧阳萦雪 欧阳子韩 欧树忠
顾 问:欧太明 欧阳秉乾 欧育祯 区炳全 欧巨文 欧继陶 欧泰星 欧阳小萍
QQ:177878342
邮箱:ocs1966@sohu.com
网址:http://www.3ousj.com/
   三欧留言
永安欧氏找不到祖了 11-10
海南欧氏族人 10-17
那么多三欧名人不出现 10-16
本人欧阳亮 7-24
四川珙县 7-21
广东吴川 7-19
广西桂林 6-22
找族谱,派名快到头了 6-3
四川泸州 2-3
本人欧阳競甦 1-20
   友情连接
欧阳守道
全文检索
欧阳守道
作者:
浏览次数:1974   发布时间:2015/7/3 16:36:16

欧阳守道(1209-1273),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晚号巽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入为秘书正字。累迁秘书郎,罢归。咸淳三年(1267)荐,添差通判建昌军,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中。曾至白鹭洲书院为诸生讲说,又为岳麓书院副山长,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皆出其门下,文天祥称其“横经论道,一世宗师”。著有《易故》、《皇朝通鉴长篇纪事本末》、《巽斋文集》等。

 

书《欧阳氏族谱》

 

    予欧阳氏家吉州,自唐中世刺史府君始,大约距今五百馀年。子孙散居诸邑,或徙他州,不可尽考,姑以见居而未徙者言之,户不啻百计,丁不啻千计矣,其间最著仅文忠公一人。自刺史府君视子孙,可谓最著者之少也。族谱非最著者,其谁宜为?宜乎公之为之也。
    然公谱未广,又颇有误,如曰自通生琮三世为吉州刺史,唐末黄巢攻陷州县,府君率州一人捍贼,乡里赖以保全。琮八世生万为安福令,万之下五世曰郴,仕南唐为州军事衙推官。如此,则十有七世之内仕于吉矣。然刺史为率更四世孙,率更父子仕唐初,而四世孙乃捍黄巢之乱,是为当僖宗之世。唐有天下至此二百六十馀年之久,唐帝且十有六传,乃吾家才四世也。推官为刺史十四世孙,既曰刺史捍巢贼,而推官乃仕南唐;南唐有国终始不过四五十年,上去广明之乱近,何四五十年之近,而吾家已十四世也?吾于公所谱次犹疑之如此,来者又可知矣。
    按,唐《欧阳琟碑》颜鲁公撰并书,其书上世名讳与率更以前同,又名从玉旁,比之刺史讳相类,琟似是刺史从兄弟。然其卒在大历中,则刺史亦必是此时人。若吾家果有捍巢贼事,当是刺史以后六七世孙,不可系此于刺史事迹内也。文忠公宦游四方,归乡之日无几,其修谱又不暇咨于族人,是以虽数世之近,直下之派而屡有失亡,最后独质之吕夏卿[1]以为的据。夏卿虽博学,安能尽知他人世系之详哉?今宗人明先所录,自刺史直至于今,盖岁月又增三之二,而世益蕃衍矣。明先年高而康强,方册之内,用力不分,足以肆其考订,如使详核无遗憾,而因以证前误,岂非来者之幸乎?
    予前后所见同姓诸谱,但在庐陵诸邑者已六七本,各巨帙细书,至邻近清江、宜春、长沙同姓,亦各有谱,往往出以相示,参校上世,率不相合,皆无一本略同者,此亦不可晓也。安得遍与诸宗借聚,与明先细订之乎?故识此以俟他日云。

 

[1]吕夏卿:(1015-1068),字缙叔,泉州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参加编写《新唐书》。

 

【疏解】修谱之难,古今同慨。此文反映出作者的审慎态度,值得肯定。

 

 

重修文忠公祠堂记

 

    淳祐初,今参知政事古心江[1]先生守吉州,予以进士为郡客。先生问曰:“此州天下称‘欧乡’,想文忠公后甚盛。子于公几世乎?”予对曰:“非也。予之先世坟墓,远者二三百年,皆幸存,而名讳、官职、所居、所葬,与公《泷冈阡表》无一同者。‘欧乡’之称,亦不起公;盖自南唐时郡为欧阳进士表,坊里已有之矣。”先生叹曰:“子乃不肯如他人附同贤姓名之后,他日必能于斯文中自立者。”余曰:“同姓名贤而可附,黜吾祖矣。自立则不敢不勉。”盖于今三十年,独窃取文忠公之书而诵习之,莫能彷彿其万一,而已老矣,以是愧于当世儒宗之期望。
    而泷冈阡近有文公祠堂,其里人陈氏字养廉所为立也。诚斋杨公记之于前,今养廉之孙应雷复新之。乃请于余为记。余敢乎哉?应雷请不已,曰:“学公文则可以记公祠矣。在昔未闻诚斋以异姓辞,况同姓乎!且公不曰三邑欧阳皆同祖唐率更令乎?”余无以复辞,则遂书曰:“死而有祀,四时之间;死而不朽,百世之传。”此公平生语也。
    公之盛德,宜百世祠,惟是泷冈之阡,自公祔太夫人于崇公墓,而复还朝,至老于颍,盖二十年间不再至。淳熙丙午(1186),去公薨又百馀年矣。修其墙屋,护其松楸,繄[2]陈氏是恃,又为公祠堂而尸祝之,若子于父母然者,诚斋亟称之。公何以得此于陈氏哉?民之秉彝[3],好是懿德。敬其人以及其父母,陈氏此心,诚斋亦此心也。往时容斋洪公[4]读《思颍诗》而不满,以为泷冈在所思,胡为乎思颍?夫公岂一日而忘此者?观其屡疏乞乡郡而不得,亦可以其志矣。孔子于合葬之墓曰邱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封之崇四尺。先圣救时行道之心,不能自已。其于四方之役,则识墓而去,使后之知之者,不独一鄹[5]曼父之家,是亦乡里守之矣,岂谁防墓?盖梦奠之时,伯鱼先亡,子思尚幼,筑室于场三年而不去者,乃门人也。圣贤固多厄,然惟其有以为万世之传,则谓优于所谓四时之祀。
    公之泷冈,吾知其亦计及此也。况丰碑刻表,又不止于四尺之封乎?陈氏子孙虽不识公,而公之初心,固以好是彝德,俟斯人于来世矣。苏东坡,公之门人也,既葬宫师公于老泉,终身不得上邱陇。元祐间,有贾大夫者倅[6]眉,坡公祝以青松三万,愿得与甘棠同不剪,贾为往视,坡公谢之。当是时,坡公在朝,贾大夫爱及其先墓,犹有曰交情之素。孰知陈氏数世于泷冈存亡不相及,无所为而为之者,文忠公遗像在堂,陈氏往拜之,吾知精神所感,公之神更有甚于苏之为贾谢也。
    养廉讳懋简,里人以诚斋品题称为独立翁。松谷处士讳无蔽,字幼哲,应雷其曾孙也。幼哲晚年有意新是祠,堂未就殁,有遗言。应雷方葬父,又追继先志,皇皇乎不能缓,岂非世世为尚德君子哉?呜呼!世俗所谓祠惟祸福,惊动者常得之;不然,则又视时之所崇尚者,其于先贤亦如浮屠老子之宫,更哀而迭盛,彼不必皆出于中心也,自诚斋前记已叹之矣。坡翁序《六一集》曰:“天子明圣,诏修取士法,俾后学者知信欧阳子之书。”今欧阳子之书故在也,陈氏一家,于是为笃信矣。
    咸淳二年(1266)某月日。

 

[1]古心江:江万里(1198-1275),名临,字子远,号古心。江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
[2]繄:惟。
[3]秉彝:持执常道。
[4]容斋洪公: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有笔记《容斋随笔》。
[5]鄹:zōu,鲁国地,孔子家乡。
[6]倅:cuì,州郡长官的副职。

 

【疏解】欧阳守道虽亦姓欧阳,但不肯“如他人附同贤姓名之后”,不肯冒称欧阳修之后,因为“同姓名贤而可附,黜吾祖矣”,反映了于斯文中自立的精神。

 

 

经训堂记

 

    庐陵欧阳氏闻天下,谓之欧乡族,蕃甚,旁出江以西数郡。然唐肃代[1]以前,皆出长沙。长沙族今少庐陵,而视他郡尚蕃。昔之未徙者也,又有自庐陵复长沙者。盖江湖地大牙入,庐陵士溢出,挟书常馆数郡,外视长沙江乡,然至率见宾礼,或遂寓居今二郡,欧阳族不可尽辨。
    予庐陵族也,宝祐癸丑(1253)夏四月始来长沙,读书岳麓书院,有讲书君讳新字仲齐者,以高年笃学,见推流辈[2]。见予来甚喜,数出讲书业示余,余心敬之。问其先世次,曰:“亦庐陵族也,徙宜春,又徙浏阳,今又徙于此数世。惟书一卷,故其徙也轻。然吾有请于子。自吾先祖以‘经训’名堂,其后家屡徙,而先志不敢失。今老矣,又日以诏予子孙,庶几其克绍[3]也,子为我记之。”予茫然以思,夫世次不可知,而同姓则皆曰宗,宗人世守经训,美事也。予于斯堂,其可无辞?盖敬诺君之请而未及作也。会岁晏归,君遣子必泰送予醴陵门外,予别谓之曰:“还告尊公,明年春三月至,偿诺责矣。”至则后前期半月,首访君,君即世矣。予哭尽一哀,问曰,适前半月也。呜呼!予感昔人挂剑[4]之义,忍忘君乎!经训堂君受之于父祖,而贻之于子孙也,请予言以遗子孙如之何?以君没且已,秋予又将归,乃记之。
    昔者太史公谈且死,语其子迁曰:“先周室之太史也,自唐虞以来,世掌天官,绝于予乎!予死,尔复为太史,以卒予志。”迁泣而志之。其后毕力讨论,之死无二。起自黄帝,迄于麟止[5],终能成一家言。夫重黎[6]至于谈迁,绵百世矣,夫父子相语,犹称唐虞以来所掌,古人惧坠先业如此也。后世俗衰,远论姓氏者,或召讪侮,不如数典忘祖[7],周天王感其陪臣。孔子少时,孟僖子[8]属其子曰:“圣人之后也,尔必往学礼。”盖文献之传,上有所因,为其后者于此思之,则知其身敬,其身故,世其业,岂惟祢祖曾高[9]之近哉,虽百世可也。
    欧阳世远矣,自汉兴,先圣之书甫出壁藏,即以经师名家,立于学官,讲于禁殿,而父子祖孙传于儒林。汉氏既衰,斯文中丧。涉唐武德贞观复起,率更令[10]在诸儒间,其文艺亦拔一时而名后世。暨于文忠公生遇圣代,卓为儒宗,既以粹然经术,佐天子致太平,而孙石[11]之学,曾苏之文,扶翼主张,一于公是赖,士到于今,受其赐也。盖自周衰至于今,天下凡三治,每一治欧阳氏必以文学着闻,虽不尽同,而大较可见已。呜呼!天其特以斯文厚欧阳氏也与?何千百年间先业之幸不坠也!文忠公尝碑世次,上推汉唐,皆出于一,而予往来江湖,又喜业为士者之多,则夫记斯堂也而岂徒哉。
    昌黎韩文公教其子曰:“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12]。”公乃为此言,世疑而非之也。然能言经训,公亦异乎人之言经矣。训也者,亲受圣人之训已然也。父祖有训,师保有训,训甚尊,不可亵也。世世子孙之读经也,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委心听命,惟经之从,则君命我作记之意不泯矣。

 

[1]肃代:唐肃宗、唐代宗。唐肃宗李亨(711-762),唐玄宗李隆基子,756-761年在位。唐代宗李豫(727-779),唐肃宗长子,761-779年在位。
[2]流辈:同辈或同一流的人。
[3]克绍:能够继承。
[4]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他出使路过徐国,徐国国君很爱他的剑。季札已心许,准备回来时再送给他。等到回来时,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剑挂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违背自己许剑的心愿。后以“挂剑”为怀念亡友或对亡友守信的典故。亦讳称朋友逝世。
[5]麟止:汉武帝至雍获白麟,司马迁作《史记》于此处止笔。后以“麟止”指绝笔。
[6]重黎:重、黎,羲和二氏的祖先。
[7]数典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周景王问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
[8]孟僖子:(?-前524),姬姓,孟氏,名貜,谥僖。春秋后期鲁国司空,三桓之一,孟孝伯之子。
[9]祢祖曾高:祢祖,父与祖的庙。曾高,曾祖高祖的庙。
[10]率更令:官职名。一人。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事,职如光禄勋、卫尉。此指唐书法家欧阳询,曾任率更令,故称。
[11]孙石:孙复、石介。孙复(992-1057),字明复,号富春,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因长期居泰山讲学,人称“泰山先生”。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
[12]菑畲:菑,zī,初耕的田地。畲,shē,开垦过三年的田地,熟田。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疏解】本文谓:“欧阳世远矣,自汉兴,先圣之书甫出壁藏,即以经师名家,立于学官,讲于禁殿,而父子祖孙传于儒林。汉氏既衰,斯文中丧。涉唐武德正观复起,率更令在诸儒间,其文艺亦拔一时而名后世。暨于文忠公生遇圣代,卓为儒宗,既以粹然经术,佐天子致太平,而孙石之学,曾苏之文,扶翼主张,一于公是赖,士到于今,受其赐也。盖自周衰至于今,天下凡三治,每一治欧阳氏必以文学著闻,虽不尽同,而大较可见已。”不啻是三欧对中华文化贡献的颂歌。

 

 

欧阳监丞[1]祠堂记

 

    靖康建炎间,庐陵郡死国事者二人,欧阳公[2]死燕山,忠襄公[3]死金陵,死一尔,有异焉:杨公死城,欧阳公死使命。死城,故事平得即祠其所;死使命,故无所于祠,岂惟无所于祠,虽所居乡未之祠也。玆大阙典,百十有六年,其从孙文龙始得地于慧灯寺之旁屋,之率宗人俎豆[4]焉,书遗余愿有以记。
    有谓余曰:“欧阳公诚死使命,与致命于敌国不从我死之义也。公之往也,吾国则有辞矣。敌燄方炽,京师方急,三镇虽天下根本,不敢爱也。以是纡祸[5],且为后图,公奉命割地可也。既至深,军民固守不下,公知人心未解,即反其辞告之曰:‘朝廷为奸臣误至此,若忠义报国,吾已办一死矣。’敌盛怒,执杀之,谓违使命以死,非死使命也,义与?”余曰:“公得死,尚何言!当崇政殿之问渊圣[6],非决有弃地意,公亦力言不可,且谓战败而失其地,它日我师取之直;举以与之,它日我师取之曲。时宰既诋其说,又强以行,大类汉遗狄山[7]乘障[8]事,事不出武帝而出张汤尔。使公竟致使命不死矣,而岂公夙心哉!当其慷慨城下,痛哭以勉守者,但见有吾心,不见有使命也。此时宰之命,非君父之命;此君父之命,非宗庙社稷之命也。臣受命于君,君受命于宗庙社稷,扬扬出疆举地以与人,曰有使命在,吾为宗庙社稷惧矣。使皆类此,一隶可办,何以知义之士大夫为?古语有之:‘为人臣而不通《春秋》之义,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故曰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社稷,则专之。’当时人心如此,使所在皆固守不可,其纾祸不犹愈于割地邪?况不可割吾前言邪?夫前言忤时宰意,一宜死;知不可顾,不得已为此来,二宜死;固守不下,何人今摇之,使背国归敌予何人,三宜死。死而死尔,万一觊吾地之存,夫义无定名,要于忠,忠不在小,谅归于为国。公得死,尚何言!”
    公讳珣,字全美,郡之永和人,登崇宁五年(1106)进士乙科,历仕忠州教授,知杭州盐官县罢,起南军司录,以监司荐如京师,遇国难及,出使秩朝请郎,加将作监丞。公有子衮,夭而不嗣。绍兴中,上录公大节,官其婿临江曾敏敬恭,敬恭故曾为祠于其里之荐福寺,今像则文龙从寺识之。堂既成,尚谋结屋于左右,使子孙读书其中而奉其祀。故乡之好义者出力以助,而州家亦可补其不逮,是可以观人心矣。呜呼!公死何地?公像在此。公子为谁?公也世有祠。今其地址通达,面大江,停车舣舟顾瞻而徘徊者,尚其念曰:“人谁无死!”

 

[1]欧阳监丞:欧阳珣曾任将作监丞。将作监,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器皿的制作和纱罗缎匹的刺绣以及各种异样器用打造的官署。
[2]欧阳公:欧阳珣(1081-1127),字全美,又字文玉,号欧山,学籍吉州庐陵,乡籍泉州晋江潘湖,欧阳詹十世孙。
[3]忠襄公:杨邦乂(1085-1129),字希稷,吉水县杨家庄(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建炎三年(1129)任建康通判。金兵进逼建康城,尚书李棁、显谟阁直学士陈邦光皆降,唯杨邦乂不肯下跪,以血在衣襟上大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兀术大怒,杀之,剖取其心。事闻,赠直秘阁,谥忠襄。
[4]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这里指祭祀,奉祀。
[5]纡祸:纡,纡回,曲折,回环。远离祸害。
[6]渊圣:宋钦宗的尊号,1125-1127年在位。
[7]狄山:汉朝博士,因支持与匈奴和亲,汉武帝派他到边塞守鄣,最后被匈奴斩头。
[8]乘障:即乘鄣,登城守卫。《汉书•张汤传》:“(上)乃遣山乘鄣。”颜师古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

 

【疏解】文记欧阳珣反对割地投降、终被金兵烧死于燕山的事迹,表达了“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与人”的信念,其“战败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战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论,最有政治远见。《江右古文选》评:“监丞不肯弃地而违使命以死,真遭变事而知其权者。文能曲折透达,使公一腔热血涌现毫端。知人论世,读之凛然有生气。”

 

 

清溪刘武忠公诗集序

 

    百年来,中原故家家长沙者颇多。予雅好四方之文献,比虽幽居南岳之麓,而美人胜士,不鄙谚予者亦相踵至。坐甫定,则必敬问其先世,想乔木之所在,动黍离之遐思,往往酬接未竟,继以悲叹。嗟夫!予心犹然,则夫侨寓者子孙之心,岂相远耶?
    寓浏阳县有曰刘两府者,谓绍兴功臣武忠公[1]也。公秦州人,其元孙坦示予以《神道碑》与公《清溪诗集》。《神道碑》洪景卢[2]撰,予三十年前既读章茂献[3]所作公《传》矣。《碑》《传》详略小异,而大概予所知也。而其《诗集》,则见昉今日。盖公之生,不幸奸桧用事,才志抑不及展。顺昌之战[4],勋名甚盛,然在公犹毫末尔。后遂韬晦自全诗酒间,功臣至此,亦大可悲矣!
    《集》中有《读郭汾阳传》四绝者,可见其情也。馀二百馀首,或爱其幽淡闲雅,有尘外趣,回叱咤云雷之勇,为吟弄风月之归,如出二人。以予观之,此盖公平生兵法也。决机两阵之间,力不敌,则使敌易我。在顺昌时,使人以“太平边帅子”逛敌者,乃公取胜之第一筹也。后来不幸,遂当以此施之奸桧。我之气吞仇敌,不可使乌珠(即兀术)知之,亦不可使桧知。乌珠知则敌坚,桧知则身危,两当愚之而后可。桧方喜其易与,曾不知正坠术中也。此英雄所以高人数等欤!
    桧与国宰,乃使元功宿将以乌诛待己,国事至此,尚何言哉!百年之后,予乃读此《集》而歔欷,公乎有灵,毋谓世无识此心者。

 

[1]武忠公:刘锜(1095-1162),字信叔,著名的抗金将领,骁勇善战,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谥武忠。
[2]洪景卢: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饶州鄱阳人。
[3]章茂献:章颖(1141-1218),字茂献,临江军人。所撰《南渡十将传》,列刘锜为宋室南渡十名将之一。
[4]顺昌之战:刘锜所组织指挥的顺昌(今安徽阜阳)之战,将金兀术十多万拐子马打得十损八九,狼狈北窜。

 

【疏解】序对刘锜受奸相秦桧排斥,才志抑不及展,表示极大愤慨与婉惜。对于他以“使敌易我”的兵法,获得对乌珠的胜利;但以此施之奸桧,却正坠其术中。非怪作者要感叹:“国事至此,尚何言哉!”刘锜诗集今已不存,赖此序知其中有《读郭汾阳传》四绝者,及二百馀首幽淡闲雅,有尘外趣的诗作,证明史书称其为儒将之可信。

 

 

《欧阳生兵书》序

 

    欧阳生经世,安福[1]族也。年方壮,慨然有四方之志。去年春甫识之,袖出所撰兵书,索予著语。予谓兵所少非书,如子之志,宜求能用子者,杖策君门,一言契合,与之出力共事可也。文武两途,以予观于儒学之士,著书立言者,往往不遇于当时,故求传于来世。子志于武事,若亦以著书求传,则当世亦安用子言矣。
君索著语不已,予重谢之曰:“昔庞安常[2]有圣散子方,疗伤寒疾如神,东坡先生为之序,以为阥阦[3]二证,无所不治。其所用药,迥出常情之表。散圣子由此盛传。宣和末,太学生诵苏文甚习,适诸齐大疫,人人皆以此方经东坡主张之故,服之多死,后人不免归咎于序方之笔。而东坡初意,乃活人盛心也。兵之难言,与医等,而其关系人命之死生,何啻百千万倍!予未学军旅,纵使子书高出孙吴,予敢不惩圣散子方乎?”
    虽然,子之志不可无一言,以庶几万一传闻于当世诸公间,今又得选官之路甚多,谒选于辟,总以万计,彼猥琐庸腐,夤缘[4]而得者,有不识弓马剑槊为何物,至告武举设科,名非不美,然亦为文士假途,其号绝伦者,挽强引重,市井粗才,或勉强习,数月以幸一中,既得之后,筋力竟惫。今如子之肯读兵书,又出意见以撰阵法器械,是可谓有志者。若使有人左提右挈,安知子他日不垂功名于竹帛乎?
    虽然,予又为子自谋,士别三日,当刮目待,吴下阿蒙,前后如两人。子今未遇,当及此暇熟讲而精思之,务使毫发无遗憾,人不以李信[5]赵括草议,已为赵充国[6],为王忠嗣[7],全师制胜,乃所谓善兵也。提挈子者在他人,姑勿与知。

 

[1]安福:江西县名,位在吉安西北。
[2]庞安常:宋代针炙神医。
[3]阥阦:阴阳。
[4]夤缘:攀援,攀附。拉拢关系,阿上钻营。
[5]李信:战国末期秦国名将,在灭燕国之战中立有大功。曾领兵二十万攻打楚国,先是一路凯歌,后被楚将项燕大破之。
[6]赵充国:(前137-前5),字翁孙,汉朝能骑善射骁勇多谋的军事家。
[7]王忠嗣:(706-750),初名训,唐朝名将。

 

【疏解】欧阳生谈兵,其志可嘉,但提醒他一定要受实践的检验。文章举东坡赞扬圣散子方为例,说明“兵之难言”的道理,并勉励其于未遇时,当熟讲而精思之,务使毫发无遗憾。

 

 

代人上李守书(上萧晦斋《续后汉书》)

 

    某庐陵鄙人也。庐陵史学,自欧阳子[1]秉唐及五代之笔,以《春秋》大法正季世之事,于是二书杰然出班、范[2]之上,君子以为《春秋》以来未之有。
    某之先祖晦斋讳某,生欧阳公百年之后,遍读诸史,至陈寿书,慨然而叹曰:“曹操死且千年矣,犹得焉地下之幸鬼乎?”于是取昭烈[3]父子四十二年事,收拾阙遗,作《续后汉书》,然后操及其子孙欺天下之罪暂见,党于陈寿者一日而正笔诛。盖先祖晦斋之心,扶纲常,讨乱贼,不在诸葛忠武侯以下,大谊诛操而不得,作书者顾得以万世大谊诛之。
    书既成,将献之天子,不幸赍志以没,于今六十年矣。盖《春秋》之后,汉昭烈父子及唐五代秉史笔者皆出于庐陵,而五代之书以欧阳子之得时行道,遂大显于天下。《续后汉书》以先祖晦斋之韬光不耀,乃久藏于私家,书之有幸不幸如此。某生欧阳子之乡,而有晦斋为之祖,所宜力自振拔,庶几万一有立于世,凡当世之王公大人有可告以斯文者,奉手泽[4]以请,使得与欧阳子之书俱传,又不幸衰迟之踪,重厄于食贫,王公大人相去之远,名氏不能以自达,则此书之传与否又未可必。中夜思之,先祖能体忠武侯之心于千载之远,某不能继先祖之志于再世之近,万一遗编之存,散亡失坠,且死无以见先人于地下。是以破筐之藏,卧兴对之,时一发读,则抚而泣曰:“天乎,斯文之未丧也!吾祖之心昭昭,独不监之哉?”显晦有时,谨守以俟而已。
诚不自意,近者欧阳簿以告于下执事,伏蒙台慈索去副本,窃闻卧治之暇,时一翻阅,有意于锓木以传也。家居去郡治少远,盖出而俟成命于欧阳簿之家旬月矣。请谒不敢再,敢以区区之所欲言,因欧阳簿以告焉。
某儿时逮事先祖,尝闻所以论事之意曰:“《春秋》之法,失国之君生名之,国君卒而后名曰某国某侯某卒,今生而名何也?以其不死社稷,虽生犹死也。国者先君之国,将为先君守之;守之不可,则继以死。彼献帝者,以天下之共主,一日而帝魏甘心焉,即其奉玺绶归孽丕之日,虽不死犹死矣。《春秋》一年不二君,亦不旷年无君。建安庚子(220)之冬,汉天子之位为丕所篡,次年四月,昭烈始称尊号于汉中,盖已旷年矣。然则吾书之作,以昭烈之年上接建安末年(219)为正统,而不疑于献帝之犹存焉。彼固大谊之所绝也,小子识之。夫昭烈之君臣,于《春秋》未之讲也,而有暗合者焉。《春秋》为万世训,固有谊之所有而文之所无者,作变事而权斯合矣。”
    当先祖成书之日,朱文公[5]《通鉴纲目》之书未出也,近岁得朱文公之书读之,以章武接建安炎兴(建安后是延康)二年,书魏山阳公卒,若曰献帝至此特魏之山阳公尔。《纲目》盖于丕篡之岁而久已绝之也。此因奉遗言以呈,而与欧阳簿反覆此事,敢以先祖书外之意,并求正于先生,抑某有深言于先生者。先祖殁而遗书存,贤太守之幸惠兹郡者不知其几,郡以积弊之极,虽有长才,亦屈于经理之不给,而何暇与逢掖[6]之士为商确斯文计?中间惟驾部郑公尝取先祖之书进于朝,得百索本,既而列之秘省。辛卯回禄[7]之变,此书必不复存,今存者惟家藏之本。某又幸而不死,抱其所藏,又见先生之此来,凋瘵[8]之郡,游刃处之,以其馀力饬学校,祠先贤,凡所以为斯文地者无日。
    欧阳簿以先生之意告某曰:“前辈作郡不肖,泛泛刊书,恐为郡家无穷之费,然亦不可因噎废食。”某闻此不胜幸愿。盖刊书耳,使其书真有补于世教,岂以例废之哉?今世无先祖之书,而有陈寿之书,学者不知汉有天下四百六十有二年,而曰汉之后有三国,汉之贼曰皇帝,高帝之子孙曰蜀主,斯不亦世教之大阙,而训后世以乱臣贼子之可为欤?先生之学自朱文公者也,某之先祖未知世有文公之书,而先得其同然者也。文公《纲目》之作,总为千七百年世变设,而及昭烈父子者才三卷。愚以为建安之后,炎兴之前,终不可以无先祖之正史也,敢重告之执事,伏惟深原先祖之心所以疲竭精力于此者,固望一日获见一于世,晦而不章,如此其久,自今亟赐之主盟而表章之,则是书虽笔于先祖,实出于先生,他日因缘与班、范之书俱为不朽,则逝者亦增气于九泉之下矣。不胜企望迫切之私,拱听严命。

 

[1]欧阳子:欧阳修,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
[2]班、范:班固(32-92),著有《汉书》。范晔(398-445),著有《后汉书》。
[3]昭烈:刘备(161-223),字玄德,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4]手泽:手汗。后多用以称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等。
[5]朱文公: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6]逢掖:宽大的衣袖,指儒生。
[7]回禄:相传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灾。
[8]凋瘵:diāozhài,衰败,困乏。

 

【疏解】庐陵萧晦斋著有《续后汉书》,其后人欲上此书于李守,本文反复阐明此书之价值,表现出对先人著述的珍视,也反映出传统的历史观。

 

 

舜祠记

 

    学者皆言先王之道衰,而后佛氏之说入于中国,争出力排之。予谓佛生于极西之地,去中国不知几万里,而其教得至此,盖亦甚异。先王盛时,吾中国之所谓西,其疆理若邠、岐[1]之类,固已曰迫近西戎矣,而惟《虞书》称外薄四海光天之下,西之最远者,曰被于流沙。流沙之名,不再见于《诗》、《书》也。故曰后有作者,惟虞帝不可及已。况于后世,虽吾先王衣冠礼乐之地,犹且化而为夷,则夫流沙之外,岂复知为上世盛德之所尝被者哉?我不能有以化被,而彼重译之言得以行乎吾之境,为中国者可以自反,焉用彼之排也。夫使盛德皆如舜,则流沙固在吾风化之内也,历世愈久,被德当愈远,彼教能来者,吾教固亦能往。中国之三纲五常,独不可入于佛之西方助佛之教,弃其君臣父子与凡天性之亲,而衣服容貌不与华同,吾之人有闻而仿之者,既不能禁,又利僧牒之鬻而许之,则虽倾一世而为佛,吾将谁尤而可?
    庐陵之属邑万安,有寺曰永福。僧名了敬者,邑之刘氏子也,削发有年,读佛之书甚习,然吾儒诗书终不忘于心。其于乡多与知名之士游,而时以诗文示予。予读之,见其所向甚正。有父在,志于奉养,而牵于其教,不能自还。一日慨然谓予曰:“吾所居寺,名曰韶山,相传舜南巡时至此,奏《九成》之乐,不知信否?寺之后有高洁之地未屋,予欲以为舜祠,何如?”予曰:“悲哉!子之妄也。然舜前代帝,非民间所得祠,况尔异教乎?”敬曰:“窃亦疑之。然尝闻舜有天下而不与,岂知身之为帝?今但以其为万世圣人,颜、孟[2]皆许,学者师之,吾于圣人,万世如见耳。前代帝祠,在天下不一所,其初若非民间私立而谁立?且予教,有所谓礼梁武者以梁武为宗师,是亦前代帝,而世莫之罪也。设他或罪我祠舜,予退听焉,而安敢固哉?予不复问祠之可否,所欲问者,南巡至此而奏乐,此传信乎?否也?”予曰:“舜南巡至衡山,《书》所记也。此地去衡山远,未必然也。今度岭而南亦有韶石、舜峰,遂以之名州。往往远方之人思慕盛德,蒙此名于山川间耳。虽异时《韶》乐在陈,传至于齐,吾夫子得闻之。当舜生之时,斯乐达乎天下,谓此地尝奏《韶》乐焉,其孰曰不然。且王迹熄于春秋,乐工固尝散亡四出,若非盛时之乐自达于此,又安知衰世之后无抱其器至如入河入海者,何必曰舜于此自奏哉?”敬曰:“若尔,则予为祠屋,复何疑?”
    夫敬之志可嘉,书以遗之,使其成则求石刻焉。为祠记。

 

[1]邠、岐:邠,bīn,古同“豳”,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岐,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2]颜、孟:颜渊、孟轲。

 

【疏解】对于外来文化,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认为“彼教能来者,吾教固亦能往”,值得肯定。

 

 

题邓景周平反录

 

    吾里邓君景周,为梧州签书军事判官,而直藤州黎氏之冤狱,出三人于死。经略司为劾藤守,于朝得旨镌罢[1],令于邕州边面自劾。守,武夫也,利黎之财,以招诱攻劫之,盗诬之,先籍其家,将杀之以灭口。至是报虐以灭,可谓称矣。而藤之权司理容州人李浚者,独以先毙佚邦刑,然亦天杀之也。李浚对君之言曰:“迫于郡命,无可奈何。”呜呼!冤民至此,尚有天日哉!
    君以前后申牍示余,并附见令清湘时,平反孝子黄百六报父仇事,二事皆卓然可书。而清湘之平反易,藤州之平反难,藤州则与贪酷之守为敌也。昔孙介夫[2]为桂州判官经制,溪峒司欲杀无辜十二人,介夫鞫其狱持不可,奏闻于朝,皆得不死。东坡先生特书其事曰:“介夫,仁人也,不然,安得以一言活十二人于必死乎?”介夫,赣名贤,自有文集刊于郡,然其姓名以此事在坡集中,传世俱不朽。今之文章大家,必有喜传君事者,余草具以告焉。
    虽然,君方壮年,仕行其志,世间冤枉待君而直者尚多,他日自有青史书之,如汉张释之[3]、唐徐有功[4]传,何但介夫名见苏集比也,君益勉之。庐陵欧阳某书。

 

[1]镌罢:削职罢官。
[2]孙介夫:孙立节(?一约1098),字介夫,江西宁都县城人。北宋名臣。苏轼曾为他作《刚说》。
[3]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以执法公正不阿闻名。
[4]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洛州偃师(今偃师市缑氏镇)人,先后为法官,不以私害公,强谏枉死者。

 

【疏解】本文赞扬邓景周为藤州黎氏冤狱平反,出三人于死,不惜与贪酷之守为敌,揭示了“刚者之必仁”的精神。

 

 

辞鹭洲月送书

 

    伏蒙台慈,以某备员,宾于鹭洲书院,赐之钱纸,名曰“月送”。仰认盛心,感激何已。安坐于家,月得钱万,家本至贫,宁不利赖?抑前此所以再三控免者,不为无说,兹敢不避烦渎而申言之:
    某于此书院之立,敬之甚,慕之甚,未问前太守惠教郡士之初心,但是一瞻御笔,昭揭在上,生是邦者,忻幸之心,当何如哉!讲明义理,一正人心,谓宜数年之间,必有大可观者,诜诜[1]学子,夫岂无人,而况长上辈行,前此盖有肯游其中,以领袖后进者。所恨一二年来,战士心于区区得丧之场,一二长上既颇引而去之,而其间锱铢升合[2]之予夺,亦足以使或者为之动。虽往事无足深咎,然气习日入于薄矣。苟志于得,何所不至?外间识是非、知羞恶之善士,愿以所学就正于师友者,薄书院而不肯前,何者?上之人方谓一予一夺,可以轩轾[3]士子。有人心者固惧或者之议,已以为亦为是锱铢升合来也。有如迩者,某之承命以来,盖深认执事之盛心不可终避,而区区此心尚欲因缘与进之,后稍与其间一二知心商订一是[4]之归,以无负书院开创之本意耳。然心事在我,其谁知之?亦或私窃议曰:“是月又可得若干俸矣。”虽一再引辞,未必不心欲之,姑备礼而已矣。噫嘻悲夫,予岂斯人之徒与!
    某之心徒以为书院者,吾乡里之书院,扶持美意,使不失坠,正生长是邦者之不得解也。书院不可望望去之,以为高武谕仕于此邦,召而还朝则去之矣,犹且留意教育,以士之无所闻见为已忧;奈何以生长是邦者,而视书院如浼[5]已哉!辞至再而不敢三,盖谓辞之不若俛而就焉,以为中道之从也,然而不能免于或者之窃议,何也?彼见比年士习之惟得是求也,彼见某之素行之未孚[6]于人,则亦求所以孚者而已矣。且某承命之初,尝告于下执事曰:“必不得已,请受其名而辞其实。”执事盖心许之。今缗钱[7]亟至,是将使并实而受之也,是前日之辞为欺也。若曰书院以为俸则不可受,以为月送而将之以状,则可谓隆礼矣,不可以辞为俸也而不受,有状以将之也而受之,则是要上也。始者公文名此钱曰朱墨之费,盖为点检课册故耳,亦既以故旧有嫌,力其责矣。点检课册之不闻预,而朱墨之费则如故。“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恐有诵此以见告者而无以对也。数者隐之于心,略无一可,昨告将命者曰:“幸返此钱于故府,容某具状辞焉。”伏惟执事深亮其心而特从之。
    某诚有时造书院之心,但得无此缗钱以贻,或者之疑诮其造也,无所愧于十手之指矣,如此则所得多矣,胜于缗钱之得远矣。以某之不肖,犹能辞缗钱于书院,则是凡游书院者,果不计利之得丧矣,外之善士知自贵重者,可以来矣。如彼则无一可,如此则有数可,所以决于必辞而期于必听,惟深亮其心而特从之,续渎崇严,不胜战俟命之至。

 

[1]诜诜:shēnshēn,众多貌。
[2]锱铢: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合(gě),都是古代量粮食的度量单位,相对较小,10合为1升,10升为1斗。
[3]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引申为高低、轻重、优劣。
[4]一是:统一的标准。
[5]浼:měi,沾污,玷污。
[6]孚:为人所信服。
[7]缗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疏解】作者在鹭洲书院讲学,月得钱万,名曰“月送”,家本至贫,宁不利赖?但书院是“讲明义理,一正人心”的地方,如果是为“锱铢升合”而来,就违背了书院开创之本意。自己决心辞缗钱于书院,为的是让大家知道:凡游书院者果不计利之得丧,外之善士知自贵重者可以来矣。

 

 

送胡童子序

 

    胡君国宝之子囦[1]生十岁,能读五经如流,将入京试童子举来访别,国宝请予试之。予老矣,旧所读多遗忘,谩举一篇,而囦暗读成章不休。
    既退,予呼予家诸儿诮之曰:“汝年长于彼也,汝于五经如何?汝亦读韩文公训符之诗乎?两家子少而相聚嬉戏,及其长也,一学一不学,而龙猪判焉。汝以嬉戏度日也,而不知专心读书者已,如彼则龙猪之判,不待他日矣。”
    诸儿默然,其一独笑且应曰:“小子不敢不学,然如诗所云,则此亦一嬉戏也,彼亦一嬉戏也,何优劣之云乎?小嬉戏即印累绶若[2],若大嬉戏即武夫前呵,从者塞途。谓彼为读书,所得则直一嬉戏之甚者尔,真读书者无彼想慕,则与其印绶从于他时,不若斑衣竹马于今日也。”
    予见其言有理,欲重诮之而不可,遂书以遗胡童子。噫!童子今幼学以记诵为长,往试中书省,必受恩免解,或得官也。天资异如此,胡君必大其成。

 

[1]囦:yuān,古同“渊”。
[2]印累绶若: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疏解】少以嬉戏度日,而不知专心读书,一学一不学,长大后则如龙猪判焉。可谓语重心长。

 

 

知非斋记

 

    前太守丰城李侯,扁其所居读书室曰“知非”,而移书于某,使为之记曰:“予少而读,颇有四方之志,出身从仕三十年矣,切守圣贤之训,以为处事接物,反之吾心而安则为之,不安不敢为也。然不知吾之所谓是,乃人之所谓非,自信不移,以犯世僇[1]。且以区区一书生,而天子畀[2]之民社[3],曾无一二善状,以上称宵旰[4]忧民之心,亦既自知不能,祈解印组而去,计不决,卒自纳于苦,获陷阱而无所避。当此之时,此身九死不足复顾,而臣子至此,上负君亲,则虽偷生假息,而不和天之我覆,地之我容也。今行年五十,幸而天子宽贷弗诛,而来日几何,补过无及,犹思窃取古人知非之云,以名吾斋,朝夕观焉,以愧痛悔艾,子有以告我乎?”
    某复于侯曰:“侯诚有取于知非之云,则侯所知者,他人不与知也。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以吾之心,省吾之身,而从事于克治[5]之学。辟如善卫生者,四肢百骸,少有疾苦,皆能自觉其所从致之原,而于治疗常易也。疾在吾体,而问之他人,彼非真有察脉视色之明,亦安能知吾病之真在乎?虽然,辱侯之问,不得不有告也。敢问侯之所谓非者何也?实自见其非乎?抑因人所为非而亦曰非也?古之贤圣,未尝不受尽言,闻怨詈则皇自敬德,闻人告以有过则喜,然至于非我不以其道,则圣贤容有弗受者矣。彼有以夺吾之自信,又况今日之事,侯似有恐惧忧患之累焉。夫忧患恐惧不能无,亦不可无,然至于虚心观理之时,当如湛然[6]止水,纤芥不留,而后一毫发可待而尽烛也。侯方在恐惧忧患之中,而以知非自命,是水方动摇而遽监焉者也。万一忧患恐惧,稍失其守,则非者未必知,知者未必非,后之所差,滋有甚于前矣,愿侯于此正心而静观之。夫天与人以善,不与人以恶,是以人当为君子,不当为小人。得是非之正,吾为不负天矣,人纵我非而实则天之君子也;失是非之正,吾为负天矣,人纵不我非,而实则天之小人也。是非之极,至于判焉为君子小人,而是非之分惟吾心独知之,是天之惠我光明,使我得为此,而不为彼也。然则人惟毋失是非之心,人而少失是非之心,非所以事天也。天君一也,为天之君子以事君,吾无欺也;为天之小人以事君,吾欺也。侯诚于此而内揆[7]焉,则是兆之正卓然不失,不是所非,亦不非其所是矣。侯知天命而畏焉者也,夙夜战兢,上帝临女,于以答圣天子全宥之恩,其庶几乎?某浅陋无闻,而侯辱命之,倘以所言为然,则请记于斋之壁。”

 

[1]僇:lù,侮辱。
[2]畀:给与。
[3]民社:人民和社稷,引申指民间。
[4]宵旰:旰,gàn,晚,天色晚。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
[5]克治:克制私欲邪念。
[6]湛然:清澈貌。
[7]揆:度(duó),揣测。

 

【疏解】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要以吾之心,省吾之身,要真正做到自见其非,不要因人所为非而亦曰非。万一忧患恐惧,稍失其守,则非者未必知,知者未必非。关键是人当为君子,不当为小人。得是非之正,吾为不负天矣,人纵我非而实则天之君子也;失是非之正,吾为负天矣,人纵不我非,而实则天之小人也。

 

 

张景韶巽斋序

 

    为子有道,无不可事之亲;为臣有道,无不可正之君。与人交有道,无不可忠告之友;为人君有道,无不可心感之民。顺则从,逆则咈[1];顺则易,逆则强;顺则无迹,逆则近名[2]。巽[3]入也而为风,风之入物,物无御者。顺焉往而不入,君子之道,顺焉而已矣。
    右故语,某昔者尝书于牖[4]。某本名巽,虽易名,窃第念旧名,乃先子所命,不忍舍去,因以名斋。今张君景韶,斋名适与予同,敬书所见以寄,惟张巽斋其印证之。

 

[1]咈:古同“拂”,违逆,乖戾。
[2]近名:好名;追求名誉。
[3]巽,xùn,八卦之一,有卑顺、谦让的意思。
[4]牖:窗户。

 

【疏解】作者本名巽,虽易名,因以名斋。而张景韶斋亦以巽名,便发挥出一番议论,以为用巽的卑顺、谦让的态度行事,为子有道,无不可事之亲;为臣有道,无不可正之君。与人交有道,无不可忠告之友;为人君有道,无不可心感之民。

 

格斋序

 

    里中张季言名闻诗,与余言曰:“往年获侍云巢曾先生[1],先生实命之名,又书为‘格斋’二大字。先生爱后学则至矣,顾大学格物[2]之说用力宜有所从,而未之闻也。”
    余曰:“子不以子之名推之乎?先圣不云乎:‘诗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格物莫近于斯矣。夫一物各具一理,学者不能一一尽索之,要必有所触焉。此之触,彼之悟,此一时也。德慧术智,开明之机;体用显微,贯通之言。触斯悟,悟斯畅,畅斯融,诗长假物以见意,盖作诗者之心既有所触矣,得其篇章而读之,触于诗人之心者。今宜有触于心,又其为教曲而肆[3],宽而不迫,悠扬讽道,其入人也深,故当其有得,欢忻怡愉,天地万物之理,若毕赴于胸中而莫知其所自来,究而言之,则亦吾心之所自有者尔。古所谓若江河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惟取之《诗》为最近。先儒谓读书皆所以格物,窃谓《诗》其首也。子今原其命名之意,而专求之《诗》,求之《诗》次遍求之他经,六经一《诗》,一《诗》六经也,万物一理,一理万物也。以子之名而遍求是斋之名,可以并识用意之所在,季言懋[4]哉!”

 

[1]云巢曾先生:曾云巢,宋代画家,工画草虫,年迈愈精。
[2]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3]肆:延伸,扩张。
[4]懋:勉励。

 

【疏解】格有推究的意思。本文发挥《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道理,认为一物各具一理,学者不能一一尽索之,要必有所触焉,触斯悟,悟斯畅,畅斯融,结论是万物可格,百事可为。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闭窗口】
欧宗总会谱牒家乘三欧名人访客留言加入收藏管理登陆
Copyright @2009-2010 版权归属北京三欧冠球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备案证号:闽ICP备10017584号 技术支持:好迪网络